“万事有因有果,自己选择的因,就要承担果。”
这是河南玛莎拉蒂事件的当事人谭某某,在事发前发的一则鸡汤。
没成想一语成谶,第二天她就醉酒驾驶一辆玛莎拉蒂,制造一起车祸,导致2死4伤。
经警方调查,谭某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远超饮酒驾驶的标准,属于是醉酒驾驶。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谭某某撞击宝马车前,曾剐蹭多辆行人车辆,并且在遭遇行人阻拦之后直接顶开行人车辆逃逸。
多次肇事,开车逃逸,毫无悔改之心,行为极其蛮横,让人看后心生愤慨。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标语满大街都是,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总有人以身试法,酒驾醉驾造成的事故还是频繁发生。
事实上饮酒和驾车并不是矛盾的存在,找个代价、打车或者步行都是解决方法。
说到底,很多人酒驾无非出于侥幸心理,对于自己的车技过度自信,认为不会出事。
今天并不想就这件事情去评论醉驾炫富这些事情,而是想聊聊酒驾人的侥幸心理和中国的酒桌文化。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每一次酒驾的发生,无非是人们侥幸心理在作祟。
每一个酒驾的人都会觉得,我就喝了一点,小心一点就不会出事故,也不会那么不幸,正好遇见交警。
事实上,越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往往发生的概率越高,这正是墨菲定律的经典结论。
有人曾从心理学上分析说:侥幸心理是人的不正常的心理反应。本质上,这种为了追求个人目的或某种结果表现出来过分自信,是一种不负责的、放纵的、投机的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存在久了,就会变成一种违规也毫无意识的行为,结果往往是追悔不及。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曾经有一次,有中国游客一家四口在美国自驾游遭遇车祸的事件。
当时来自广东的一家人在美国旅游,行驶途中被NFL达拉斯公牛队的宣传巴士撞到,四人当场死亡。
其事故原因是当时中国司机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拐弯速度够快,就能够安全通过弯道,但是正是这样的心理葬送了自己和家人。
这件事情最后由于中国游客违反规则,公路管理方不负责任,游客拿不到赔偿,还要赔偿巴士修理费。
这件事情令人惋惜的地方在于,虽然两国交通法不同,但是即便是在国内,左转让直行的规则也是清楚地写在道路法规里的。
然而这个司机还是抱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侥幸心理,最终赔上了性命。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
谭某某就正是这样的心理,她想着或许不会发生事故,或许发生了事故凭借家里的关系也能够摆平,就这样毫无顾忌地开车上了路,酿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事后她的侥幸心理荡然无存,只剩下无尽的悔恨和即将面临的严厉惩罚。
因此,若心存侥幸,必祸起萧墙。
心存侥幸者,赌徒是也。
正所谓“无酒不成席”。千古以来,酒一直是人们饭桌上交流感情的媒介。伴随着酒文化一起成长的便是酒桌文化。
但是近年来,酒后施暴、酒后乱性、酒后驾车……一系列酒后发生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酒桌文化到底是感情促进剂还是害人利器。
在我国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酒桌文化,行酒令、划拳、猜枚……尤其是北方的城市,酒桌文化更为突出。
到了酒桌上,就不是你自愿再喝,而是别人强迫你喝。
这个来敬酒,一看是长辈,那个来敬酒,一看是领导。那些敬酒的人和敬酒的理由总是让你难以拒绝,一到酒场总是身不由己。
另外中国人喝酒往往以多为荣。总有一些人抱着“喝死咋也比枪毙强”的态度去喝酒,这样让好端端的饮酒抒情变成了一场喝酒比赛,似乎说起喝酒就意味着不醉不归。
在酒场上,人们总是抱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从来没人去质疑酒桌文化,有的只是一味地顺从,一醉方休。
我之所以一直用的是“酒桌文化”而不是“酒文化”,是因为人们喝酒从来看的不是酒,而是人。
詹姆斯帕尔默说过:“美酒是种享受。但是在中国,却早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乐趣,只是一种主要用来与其他男性建立生意关系的商务工具。”
于是中国的酒局就只剩下不断地劝酒,灌与被灌。
这样的酒桌文化,就意味着,一旦人到了酒局就很难保证不喝酒。而喝了酒就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自觉地去找代驾或者丢下车打车回去,这样酒驾的几率就会变得很高。
另外,即便是没有酒驾的事情发生,喝酒对于身体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最直接导致的疾病就是酒精肝,肝硬化。另外喝酒过度对于口腔、肾脏、神经、皮肤等各个部位的损伤都是很严重的。
在我看来,酒桌文化就是一种幼稚的陋习。它并不具备文化的特质,一直以来这种所谓的文化引发的悲剧太多太多了,酒桌文化应当受到抵制。
前两天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转载了一篇名为《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潍坊市委书记南方考察归来的“发展之问”》的报道,其中还摘登了9条网民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是这样的:
“喝酒才能办事,是山东与南方最大的区别。南方人做事情从来不在酒桌上谈。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实务的观念。这就是差距!”
其实这不仅仅是山东的现状,这也是很多北方城市的现状。这种情况在北方的三四线城市尤为明显。
我听我朋友说过,在他们老家,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你想要托人办一件事情,无论是平常百姓还是公务人员,事情一定要在酒桌上才能谈成。并且在人均收入很低的小县城,大家在酒桌上喝的却是五粮液1573。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想让财务早些发工资,你费尽心思请了老板和财务吃了饭。饭后终于你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当月的2000块工资,却又立马拿去还了刚刚吃饭刷酒的信用卡。这样的场景想想就觉得滑稽。
越是小的城市,裙带关系就越发严重。再加上酒桌文化的盛行,使得小地方的人情世故格外的多。
一个小城市,人口就那么多。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各种各样的关系将一个小城市几乎编成了一张关系网。
于是人们在做事之前一定会想到找熟人。找熟人就难免要喝酒,喝酒就难免会结识新的朋友,巩固新朋友关系又要喝酒,长期以往,形成了一种死循环,酒场上的人情世故也就越来越多。
在大城市,有很多公司在上班期间是禁止饮酒的,公务人员工作日饮酒更是控制得非常严格,这也就降低了很多事情人情化的风险。
这一点小城市做得却很糟糕。甚至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领导会和手下的干部一起饮酒。这也难免会让人们产生一种要想谈事情就必须在酒桌上谈的观念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强调,一定要在大城市的原因。
大城市的人口多,城市面积大,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很难像三四线城市一样形成一张网。这样一来,相对的人情世故就会变少。
大城市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大城市的市场化程度高。在市场化的商业模式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就越讲究规则。
在大城市做事,更加看重的是人才的能力、商业的往来和交流。
而小地方不发达,除了城市面积小、人口基数小这些先天因素,更多地是因为小城市在几千年历时发展过程中,商业化程度始终不高。商业化程度不高就导致人情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
这也是我们看到小地方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陋习的原因。
因此,年轻人发展要尽量去大城市打拼。
虽然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是在大城市的规则是大于人情的,像酒桌文化等陋习,在大城市也没有小城市那么严重。
在大城市发展,你的能力被人情掩盖的概率更低。正因为如此,大城市给很多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实力展示的空间和平台。
如果你爱他,你让他去北上广深,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你让他去北上广深,因为那里是地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