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美育)
教育是最直接的文化方式和行为。它把文化赋予人的生长中,或者说在人的培育中传承与发展了文化。
这是最本质的教育,是最现实的文化。
五十多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喷薄而出的太阳,以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刷新了当代教育历史的地平线。他全身心地教育培养孩子,创办了影响深远的帕夫雷什中学,撰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公民的诞生》等四十多部教育著作,用毕生的教育经验,“留下了自己的永恒的足迹”,贡献给人类丰美而珍贵的文化育人的教育智慧。
孩子的智慧长在手指上
“孩子的智慧长在手指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广为流传的名言。他的著作中多次饶有兴趣地描述孩子的手。可以说,他把“全面教育”思想倾注到孩子身上,凝集到一点,从“入手”开始,而到“入心”以及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在《手和理智》一文中,开头叙述恩格斯赞颂人的手的完善,说它“着魔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塑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他形容运用自如的手是意识的伟大的培养者和理智的创造者,以高度的教育责任和文化自觉,意识到手在培养智力方面的作用,尤其在童年和少年早期生理过程蓬勃发展时期的作用。这是重要的教育科学的研究。他谈到脑子迟钝的比德里克,到了六年级干活漂亮了,细巧了,在思维积极化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学习也取得了好的成绩。他观察了140名学生的智力发展,发现好些学生没有干过任何复杂、细致而需要耐心的智力工作。因而在校办工厂教学生做设计工作,从手到大脑,从大脑到手,把抽象思维过程与手的精细、领巧的工作结合起来。他喜悦地高呼:手在思考。他找到了培养学生身心的成长的独特路径。
培养孩子的手是“全面”的,孩子的手画出漂亮的画,弹出优美的钢琴曲,捧起受伤的小鸟放到鸟巢,每年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栽下一棵棵橡树。苏霍姆林斯基注意孩子手的“成长”,他写的《一双黑黑的手》,小孩尤拉看到奶奶用面团捏出的鸽子,那样柔软,蓬松,白白的,而奶奶的手是黑黑的、皱巴巴的,尤拉提出疑问,奶奶回答说:“如果我的手不是的黑黑,就不会捏出白白的鸽子。”尤拉悟出其中道理,向奶奶要了铲子去掘地。这些例子说明孩子由手到心灵的变化,是他们成长的需求,是完美人格造化过程。
为此,帕夫雷什中学出现了特别的教育景观,知识学科和技能训练操作空间有机地组合,譬如电子学和无线电室、生物和生物科学室、机械学和机械化馆,还有气象观测站,绿色教师和教学工厂等等,他讲他们的学生已能制造小汽车、小摩托车和小打谷机,有了少年机械师、园艺家、养蜂家和养兔家,等等。显然,学生通过动手劳动、操作,创造生活,发展自我,提高了素养。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发展”的思想,就是做到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并做好学生学习和实践和谐,处理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以利于表现自我并出类拔萃,叫他们沿着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道路迅速成长。
读大自然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极重要的标志。他们不仅在校内要读知识科学的书,而且要到校外去,观察了解山水天地,读大自然的书,从而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多方面的养料。
一个温暖、明媚的早秋中午,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学生走在田野,边走边看边议论。眼前艳丽的花卉在风中摇曳,燕子在蓝天下飞翔,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游着小鱼,那高峭的悬崖裸露出土壤的剖面。孩子们绕有兴趣地观察黄色、红色白色的土层和沙层。
他启发地问:“孩子们,那丛绿草和金色的沙子有什么不同。”思维迟缓的尼娜说:“春天草籽生芽,夏天草就长起来……”经常默然的柳达接着说:“沙地上不长草,不开花。”米沙沉思地说道,“下雨后草就长起来,可雨后沙子却不长。”随之孩子讨论看到的想到的事物,思如潮涌。苏霍姆林斯基因势利导,把问题引向深入,问:“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区别是什么?”科斯佳说:“有生命的东西会动,无生命的不会动。”大家思索一阵,有人反对:“沙子随水流动,它有生命吗。”孩子对比周围的事物思考,舒拉高兴地喊:“有生命的东西会长,无生命的不会长。”他们对照着思考,米沙手指树木、草地,顿悟道:“有生命的东西不能没有太阳,还需要水和养料……”苏霍姆林斯基深切意识到,年幼的学生被大自然的景象、奥秘所吸引,所激发,他们身临感受周围世界各种形象,了解现象的因果关系,比较物体的性质和特征,探讨事物的规律和真理。他们观察炎热时花闭合上自己的花瓣,傍晚凉爽的时候重又张开花朵。蜜蜂建造蜂房,并用蜜填满蜂房。葡萄藤的根深入土里三米以便吸收水分……这些发现是孩子充满快乐的激情,体会到生命奥秘的复杂性。他们视野开阔了,产生很好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从而焕发了生命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体会到这样活动不仅解决了书本知识和世界、学生生活脱离问题,而其极大激发了学术的求知欲、以及学习探究问题的精神。他记得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面前,一个优秀的教师叫人寻找真理。”引领学生读大自然的书,使他们在观察大自然现象和景象的时候就逐渐掌握思维的方式和进程,积累、分析、对照和比较事实去认识科学真理。他呼唤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成长为会观察、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变得更坚强。
心灵的体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少年得到和谐发展,具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有审美的教育。他最集中深刻的观点是,“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我把美称之为心灵的体操,是因为它能矫正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良心、我们的情感和信念。”
他记叙和学生托利亚在春天观看铃兰花,当时白色小花的美使托利亚惊奇,伸手去摘花。苏霍姆林斯基启迪地说:“为什么要摘铃兰花呢?”“我非常喜欢它……它很美……” “很好,不过在摘之前,你说说它有多美。”托利亚默默站着,显然被花的美所陶醉,摹地有句话像音乐一般在心灵荡起——美的奥妙无穷。他说;“多像雪花,多像白云,多像小白鸽的小翅膀,也是银铃铛……”作者敏锐地体察到美对孩子的影响,他要为幼小的儿童去打开美的世界的大门,并身体力行地“按照美的法则”,塑造青少年的心灵。他在学校内外种植大量植物,建立了“绿色教室”,教学生在树林和草地上进行学习与活动。重要是他启迪青少年对大自然、周围世界所存在的美的感受和欣赏,以及随之而不断发展对美的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观察美,思考美,通过对美的认识和崇尚,促进道德、情感和智力的发展。他说;“对美的东西的感受能在少年心灵反响出一种极其敏捷的力量,使之成为刚毅果敢、宽宏大量、心地善良而又热忱的人。”他提出美育的多种途径和手段,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接受美的熏陶,在文学艺术活动中激发美的情操,参加劳动创造出美的享受,以及注重外表美、行为美提高美的素养,进而塑造他们高尚、丰富而美丽的心灵世界。
培养真正的人
1968年初春,苏霍姆林斯基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恰巧的是他那本“心灵之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也问世了。然而他劳累成疾住进医院,医生要求休息治疗,他躺在病床上,仍然思考学生教育,以及关于学校、教师问题。当读到亚廖姆卡告知自己成了一名工科大学生的来信,他兴奋异常,振作起来,这靠的是心灵的温暖,思想的力量。
他抱病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和教导主任谈工作,接待学生来访。即使病危的时候,他不让通知妻子,叫给上好十年级第一堂俄罗斯文学课。他这样写道:“列宁认为热爱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但在我们当今复杂、艰难的时代,热爱人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做教师的应当激励我们每个学生都树立这样一个崇高的道德理想:只有能为人们的幸福而斗争的人,能为人成为人而不惜献出一切力量、必要时献出生命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他把整个心灵、全部智慧和生命投入到所热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他一生工作、人生的主题,就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他从亲身经历理解教师的使命和生活的意义,在确定心灵培养者的作用和责任方面不断有新的开掘。对青少年知识和高度素质培养,适应科技革命和现代生产需要;揭示个人精神及品德形成的复杂过程,引导青少年向善向美的修养迈进;解决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特殊性和矛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关注他们身体培养、心理发展和爱情、友谊,以及热爱父母和祖国等思想活动,从中探讨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以其尽最大可能发展青少年才能和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创立最适宜的教育影响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深受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一个大写的“真正的人”。他的智慧教育思想光芒四射,他的充满文化智慧生命力的文字不朽,他智慧的教育行为实践在延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