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远征公孙渊(司马懿4000里远征公孙渊)
公孙渊乃是三国时期辽东的地方割据军阀,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人,其爷爷公孙度很早就是辽东太守,公元228年,公孙渊发动政变夺取了他的叔叔公孙恭的太守之位,被曹叡封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实话讲,公孙渊还是有野心的,他在曹魏和东吴两边摇摆,捞取好处,但又总不老实。对东吴,他斩来使献给曹魏;对曹魏,他又经常对来使口出恶言。所以,在景初元年,也就是公元237年,曹叡起了讨伐之意,把荆州刺史丘俭调到幽州。丘俭就顺杆爬,说曹叡自即位以来,还没有能载入史册的功业,吴蜀两国短期内难以平定,正好调用军队平定辽东。当然,群臣多建议罢兵修养,不过丘俭说的话,哪个皇帝听了也会同意的。于是命丘俭屯兵辽东南界,然后发玺书征召公孙渊入朝。
公孙渊是不可能去的,随即起兵反叛,与丘俭在辽隧(今辽宁海城)大战,当时正值大雨连下十多天,辽河水大涨,丘俭出战不利,只得退回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县)。既然已经撕破脸,公孙渊也就没什么好遮掩的了,直接就自立为燕王,置文武百官,引诱鲜卑人侵扰曹魏北部边境。
首战不利,曹叡肯定是不甘心的,景初二年,他把司马懿从长安召回来,命他率军四万讨伐辽东。当时仍有很多人反对,认为四万太多,军费难支,曹叡是要做大事的,他会在乎这个?曹叡问司马懿,说从公孙渊的角度来讲,弃城逃走是上策;据守辽东抵抗是中策;死守襄平必被生擒,乃下策了,公孙渊会怎么选呢?
司马懿回答说:“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说只有聪明人才能审时度势,预先割舍,但以公孙渊的才智是达不到的,这当然是套话了。司马懿料定,公孙渊必然认为我孤军远征,不能长久,一定会先在辽河抵抗,然后退守襄平。
曹叡问他,往返需要多少天。司马懿说,进军一百天,攻占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足够了。
公孙渊听到消息后,派人向孙权称臣求救,孙权一方面不能见死不救,另一方面孤军深入肯定太危险,所以表面答应,也大规模集结部队,实际上不可能远赴辽东相救。这一点,曹魏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决定速战速决。
六月,司马懿大军抵达辽东,公孙渊命大将军卑衍、杨祚统率步、骑兵数万人驻扎在辽隧,挖了长达二十多里的战壕。魏军将领们想要攻城,司马懿却说:“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于是司马懿声东击西,佯装要打辽隧,等卑衍等率精锐来迎战时,司马懿暗中渡过辽河,直扑襄平,卑衍等匆忙回师迎战,被司马懿大败,襄平被司马懿团团围住。
七月连降大雨一月不停,辽河暴涨,平地水深数尺,连运粮船队都可从辽口直抵襄平城下。凡事都有利弊,粮草是好运了,但是围城将士却受苦了,有人就建议迁营,司马懿立即下令说谁敢说迁营的立即处置,还做了一件杀鸡儆猴的事,才稳定军心。
当时,敌军仗着水势,砍柴放牧一切如常,魏军将领想要俘虏,司马懿也是严令禁止的。有人就说了,以前攻打上庸孟达时,日夜行军,十六天就斩杀了孟达,这次远征,为什么节奏反而这么慢呢?
接下来的这段话,才是司马懿军事谋略的精髓,他说:“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蒋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
孟达兵虽少,但存粮可支撑一年,我军将士四倍于孟达,但粮食不能支持一个月。以一个月打一年,怎么能不速战速决呢?以四个兵打一个敌人,就算死一半也能胜,所以才不顾死伤地强攻!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饱,何况雨水如此之大,战斗施展不开,即便想打,也只能是干想。出征以来,我从不担心敌人进攻,只怕敌人不战。如今敌人粮草将尽,可我们的包围还没完成,如果这时候抢牛马,袭樵夫,会逼得他们逃走。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要善于随机应变。敌人凭仗人多,倚仗大水,虽然饥饿窘困,还不肯束手投降,应当显示出我们无能,以便使他们安心。如果因贪图小利使他们惊吓逃跑,这不是好的计策。
辽东战事自然也牵动着曹魏朝廷的心,朝中听说辽东大雨,一致建议退兵,但曹叡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禽渊可计日待也。”这真的是用人不疑啊。
大雨一停,司马懿立即缩紧包围圈,堆土山,挖地道,日夜攻城。连日被围的襄平城内,已到了人吃人的境地,伤亡惨重,杨祚等相继投降。
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前来请降,司马懿当即斩杀来使,告知公孙渊,“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迎之”,既然要降,就要有礼数。公孙渊又派侍中前来请降,只要约好具体时间,他就派人质来。司马懿这次真的生气了,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发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但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归根结底,司马懿是认为公孙渊投降并无诚意,彻底不接受投降了,直接杀进襄平,公孙渊带着儿子等突围逃走,还是被魏军追到梁水(今辽宁省太子河)岸边斩杀。
可怕的是,司马懿不仅将公孙渊父子赶尽杀绝,还“诛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余人,筑为京观”,相当于屠城了。
公孙渊原本有个哥哥叫公孙晃,是叔叔公孙恭派往洛阳的人质,公孙渊起兵前就几次向曹叡陈告公孙渊的反叛之心,建议出兵讨伐。即使这样,曹叡也没有赦免,“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手段可以说是极其残忍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