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反应(铜镜的特殊功能)

铜镜反应(铜镜的特殊功能)铜镜反应(铜镜的特殊功能)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铜镜,作为鉴容照物的工具,早在公元前20世纪,就已经出现在古人的生活中。

纹饰精美、铭文丰富的铜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习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除了鉴容照物之外,铜镜还有一项特殊“功能”!

破镜重圆

“破镜为二,以之为信。”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说过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故事。事实上,早在东汉的《神异经》中便有此类故事的记载:“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其半,以为信。”而南朝刘敬叔所作的《异苑》里亦载有一则故事——徐琦倾心一女子,赠以银铃,女子以铜镜回赠,于是二人“便结为伉俪”。

由此可见,铜镜这一生活用品,俨然成为古人表达爱慕、倾诉衷肠的信物。

镜可鉴心

我们不禁好奇,铜镜在古代社会为何发挥如此特殊的作用?

之前提到,镜可鉴容照物,而古人将这层含义加以引申,认为镜可鉴心,表明心迹。正如,唐代诗人长孙佐辅在其《对镜吟》中写道:“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每将鉴面兼鉴心,鉴来不辍情逾深。”

此外,古代铜镜多为圆形,寓意团圆,象征着夫妻二人美满的婚姻,而铜镜上“鸳鸯”“鹊鸟”等纹饰和“常富贵,乐未央,长相思,毋相忘”“长相思,毋相忘,千万岁,乐未央”等铭文,也间接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

以镜赠人

经常看古装剧的同学还一定知道,古人往往喜欢随身携带一些小物件,如头上戴的簪子,手中拿的扇子,腰上系的香囊或玉佩……铜镜也是其中之一。沈从文在《唐宋铜镜》中提道:“晋六朝以来,妇女就有佩镜子的风气。唐代女子出嫁更必得佩镜子。”

佩戴镜子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写道:“还有一条称为‘牛绳’(挂在人身上的串有小饰品的绳链)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

以贴身之物当作信物,赠予他人,是古人展露情愫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铜镜这一随身佩戴的饰品,就有了赠送佳人、表情达意的用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1年8月4日 10:44
下一篇 2021年8月4日 10:44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QQ: 8838832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