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智能化网络采用高速以太网和开放的什么协议

1、智能化网络采用高速以太网和开放的什么协议

1、WIN技术(协议)—- CDMA移动智能网技术

无线智能网(WIN,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是由ANSI提出的专为CDMA网络服务的先进的智能网平台,它基于ITU-T的CS-2,并采取了融合的思想,把CDMA移动网络本身具有的功能实体(包括无线接入功能,无线终端功能等)纳入到无线智能网的总体体系结构当中,使无线智能网平台向CDMA网络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的、多种特性的智能业务成为可能。

2、CAMEL技术(协议)—-GSM的移动智能网技术

在GSM Phase2+阶段,引入了CAMEL标准,建立了CAMEL的体系结构,是由ETSI提出的,称之为移动网增强业务的客户化应用(Customis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它允许运营者定义和实施新的增值业务,并可实现业务的移动,使用户不仅能在归属网络中使用这些业务,而且同样可以在拜访网络中使用,从而满足人们对智能业务的需求。

3、INAP技术(协议)—-PSTN网络的智能网技术

智能网通信采用的是ITU-T的SS7信令,SS7信令系统中定义了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专门用于智能网通信的。我国依据INAP制定了我国的智能网应用协议,称为C-INAP(China-INAP)。

INAP实际上定义的是业务点之间的接口规范,包括的接口有:

1)业务交换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间的接口。

2)业务控制点(SCP)和智能外设(IP)间的接口。

3)业务控制点(SCP)和业务数据点(SDP)间的接口。

4)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间的接口。

4、PINT技术(协议)—-与互联网络结合的智能网络技术

PINT(PSTN/Internet Interworking)技术是由IETF提出的(RFC 3055),可以将Internet资源和电话业务综合起来,不仅标准化了从Internet接入到智能网SCP方法,而且能够开发一部分执行在Internet域、另一部分执行在PSTN域的新业务。当前已经发布了PINT协议版本1,它能使基于IP网络的终端调用电话业务。

PINT协议规定了所用的SIP协议,并对SIP协议和相关的SDP协议做了特殊扩展。由于重用了IETF标准和方法,它特别适合于基于SIP结构的Internet媒体会话控制,如果SIP成为IP电话的基础下一代核心网络的呼叫信令,这一点将更加重要。另外,由于IETF标准发布及时,灵活性强,可扩展性好,几乎所有主要的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都参加了IETF组织。而且ITU-T SG11已经考虑将PINT包含在IN CS-4功能结构中。

5、Radius技术(协议)—-与互联网络结合的智能网络的接入认证技术

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协议最初是由Livingston公司提出的,原先的目的是为拨号用户进行认证和计费。后来经过多次改进,形成了一项通用的认证计费协议。Radius协议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普通电话、上网业务计费,对VPN的支持可以使不同的拨入服务器的用户具有不同权限。最近IEEE提出了802.1x标准,这是一种基于端口的标准,用于对无线网络的接入认证,在认证时也采用Radius协议。Radius是目前最常用的认证计费协议之一,它简单安全,易于管理,扩展性好

INAP技术(协议)—-PSTN网络的智能网技术

智能网通信采用的是ITU-T的SS7信令,SS7信令系统中定义了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专门用于智能网通信的。我国依据INAP制定了我国的智能网应用协议,称为C-INAP(China-INAP)。

INAP实际上定义的是业务点之间的接口规范,包括的接口有:

1)业务交换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间的接口。

2)业务控制点(SCP)和智能外设(IP)间的接口。

3)业务控制点(SCP)和业务数据点(SDP)间的接口。

4)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间的接口。

智能化网络采用高速以太网和开放的什么协议

2、智能网是啥意思?

智能网指的是标准神州行用的网络,区别于全球通!她是实时计费的!在你有一角钱时还能给市话打11秒!很准确!一开始没有短信,后来加上短信以后多了每条5分钱!再后来又有了上网和彩信!可以这样理解,实行实时计费的移动卡就是移动智能卡!

把你手机的网络设置一下就好了,具体如何设置我忘了你可以去营业厅,营业员可以帮你设置好或是你没有开通

智能网是啥意思?

3、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1 智能网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智能网(IN)是在原有通信网的基础上设置的一层叠加网络,是快速、方便、经济、灵活、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的体系结构。其目标是为现在、未来的所有通信网络服务,不断为各种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智能网这一特点深受网络运营商和用户的青睐,智能网业务因此得到迅速的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电信部门的重视,智能化也就成为电信网的发展目标之一。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将传统交换机的交换功能和业务控制功能相分离,在交换网上设置一些新的功能部件,原有交换机仅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所有新业务的提供和控制都由这些功能部件协同原有交换机共同完成。

智能网的定义中并没有人们通常理解的“智能”含义,它仅仅是一种“业务网”。将来,人们会给智能网赋予真正的“智能”,如智能网会自动生成并动态加载新业务,根据用户要求自动完善各种业务等等。

  1.2 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一个典型的智能网体系结构中,一项新业务由业务生成环境(SCE)生成,经过验证后由业务管理点(SMP)提交给业务控制点(SCP)。业务在SCP内执行,业务的一次执行由SCP与SSP(业务交换点)共同协作完成。智能外设(IP)提供智能网业务所需的专用资源。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SCP控制IP向用户播放录音通知和收集拨号数据等。此外,智能网体系结构中还包含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向用户提供接入到业务管理点,对智能网业务及节点进行管理的接口。

  IN结构中,SCP与SSP、IP通过标准SS7互联,完成业务的呼叫控制;SCP与SMP经公用数据网(如X.25)连接,完成系统的业务管理、网络管理及接入管理的控制。

  目前,包括ITU-T IN建议在内的各种国际标准只对以上功能实体中的4种??SCF(业务控制功能)、SDF(业务数据功能)、SRF(专用资源功能)、SSF(业务交换功能)之间的接口协议进行了明确规定(ITU-T建议中称为IN应用协议??INAP)。这些协议成为开发智能网系统设备的标准,同时也成为不同厂商智能网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的分界点。

  1.3 智能网与现有通信网的关系

  智能网是建立在所有通信网之上的一种体系结构概念,它是叠加在这些通信网基础之上的一种网络,可以为各种通信网提供增值业务。智能网既可为现有的电话网(也即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移动通信网(包括GSM、CDMA网等)提供服务,也可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因特网(Internet)提供服务。一般地,将叠加在PSTN/ISDN网上的智能网系统称为固定智能网,叠加在移动通信网基础之上的智能网系统则称为移动智能网,叠加在B-ISDN宽带网上的智能网系统则称为宽带智能网。

  为了在传输网中实现智能业务,要求对传输网中部分交换设备进行改造,使其能检测到智能呼叫,并上报智能网系统,由智能网控制传输网络完成智能呼叫的接续和传输。由于传输网类型的不同,对传输网中交换机的改造方法和难易程度都有所不同,智能网系统应针对传输网络的特性分别加以设计。

  2 移动智能网原理

  2.1 ITU-T标准中移动智能网的有关规定

  国际电联ITU-T从1989年开始着手制订智能网的国际标准,标准制订是分阶段进行的,到目前为止已定义了4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标准从智能网的业务能力和网络能力方面对前一阶段标准进行增强,即规定了各阶段的能力集(CS),分别为IN CS1、CS2、CS3及CS4。

  智能网的第一套标准化建议Q.1200系列于1993年3月发布,它确定了智能网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应用协议及基于PSTN/N-ISDN的能力集1(IN CS1),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智能网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智能网奠定了基础。该阶段没有对智能网支持移动业务作出规定。1997年底,ITU-T发布了IN CS2的冻结版本。该标准主要研究智能网的网间互联以及网间业务。IN CS2中提出了10个有关个人移动性和9个有关终端移动性的业务属性,包括用户验证、用户登记、出入呼叫登记、终端鉴权等,但注明在该阶段是为实现个人通信业务??UPT和FPLMTS为目的,并没有定义个人移动性业务和终端移动性业务,也没有给出有关的INAP定义。

  ITU-T于1999年初推出了IN CS3标准草案,它基本上沿用IN CS2的体系结构。在IN CS3阶段,明确了实现IN支持移动的第1步,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窄带移动网上的普通业务,如预付费业务等。

(2)加强窄带移动网上的UPT、VPN、FPH等业务。

(3)实现号码可携带性(NP)。

(4)实现虚拟归属环境(VHE)的部分功能。电信业务的使用者可能在不同运营商网络之间漫游,当用户移动到他申请业务的运营商(即归属运营商)所管辖的范围之外时,也应能像在归属环境里一样使用该业务,没有任何区别,这是VHE要提供的功能。IN支持移动的第一步目标只需实现虚拟归属环境的部分功能。

(5)支持移动管理,如用户接入认证、位置登记管理、轮廓文件管理、位置信息管理等等。

  ITU-T关于IN的下一个标准为IN CS4。IN CS4将对IN支持移动的第2步进行研究,包括:

(1)加强宽带移动网上的所有基本业务。

(2)加强宽带移动网上的UPT、VPN、FPH等业务。

(3)实现虚拟归属环境(VHE)的所有功能。

(4)全面支持IMT 2000。

  2.2 移动网与智能网综合的基本思路

  移动网的标准与智能网的标准侧重点不同,智能网的标准主要为固定网用户提供增值业务,而移动网络的目标是无论用户在什么位置,是否处于移动当中,均要为最终用户提供电信业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智能化、个人化、宽带化是整个通信发展的方向,移动网与智能网最终应趋于融合。

  第3代数字移动通信网是移动通信网发展的方向,第3代数字移动通信网网络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智能网和移动网的综合。但是实现移动网与智能网的综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首先实现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互联,将现有的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交换中心升级为移动业务交换点,而移动网的其它实体不变;第2步,综合移动网中数据库VLR、HLR与智能网中数据库SDF,为SCF提供统一的用户信息;最后实现综合智能网与移动网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互联是实现综合的第1步,而且也可以较快地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2.3 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互联

  移动网与智能网互联的原理如图1所示。智能网的SCF、SDF等组成客户化业务执行环境(CSE),负责业务逻辑的执行。MSC/SSP为处理呼叫的交换平台,也就是将现有的移动通信交换网升级而来。在用户呼叫时,MSC/SSP先对用户进行鉴权,然后判断用户的呼叫是否满足触发智能呼叫的条件,如果满足,则把呼叫上报业务执行环境;业务执行环境收到上报的呼叫信息后,开始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控制交换平台对呼叫的接续;在呼叫接通后,业务执行环境继续监视并控制呼叫,收集呼叫信息,并且发送计费信息,直到这一呼叫结束。

图1 移动网与智能网互联的互联

  3 移动智能网方案及其发展

  近年来,国外许多电信厂商和标准化组织都已推出了移动网与智能网互联的标准或方案,中国目前在GSM、CDMA网中正在进行的移动智能网建设也是基于其中的某些标准的。以下就介绍几个著名的移动网与智能网互联的方案。

  3.1 ETSI的GSM移动智能网??CAMEL

  GSM移动通信网的控制和管理机制与智能网思想已十分相似,但真正实现智能业务还需要增加相应的网络实体和接口信令。ETSI集中了欧洲各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制订GSM移动智能网的标准,在1997年推出了CAMEL建议。CAMEL的全称为移动网络增强定制应用逻辑(Customized Application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它是用来解决GSM移动通信网与智能网互联问题的。CAMEL 建议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机制,以向用户提供移动智能业务,甚至在用户漫游出归属位置时,也可以向用户提供与在归属区同样的业务。

  ETSI的CAMEL建议是分阶段制订的,分为CAMEL1阶段、CAMEL2阶段和CAMLE3阶段。ETSI CAMEL2标准于1999年3月最终完成并冻结,主要针对GSM网络中基于电路交换的移动话音业务。CAMEL3标准正在制订过程中,该阶段标准对CAMEL2阶段支持基于电路交换的移动话音业务进行了增强,并引入了与GPRS网络互联的功能,支持基于分组交换的移动数据业务、支持短消息业务等方面的内容。中国GSM移动智能网的建设主要是基于CAMEL2标准进行的。本讲座的第2部分将对CAMEL技术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3.2 ANSI的CDMA移动智能网–WIN

  WIN(无线智能网)概念是在北美CDMA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对网络中业务提供能力的要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引入的。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和电子工业协会(EIA)负责WIN标准的制订。

  WIN标准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市场对业务的迫切需要直接驱动的。因此,与ETSI 的CAMEL标准不同,WIN标准不但定义了网络参考模型、基本呼叫状态模型和触发机制、实体之间的信息流和参数,还根据北美运营商的需求,逐步定义一些业务的业务流程,包括各种业务特征。其业务特征的定义尽可能完备,便于运营商的使用和不同厂商之间业务的互通。这种特点也明确反映在WIN标准的发展过程中。

  WIN的标准也是分阶段制订的,目前已经过了WIN phase I(IS-771)、WIN PPC(IS-826)和WIN phase II(IS-848)这3个阶段。WIN phase III阶段(IS-843)的标准正在制订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基于该阶段支持的业务制订,以几种新业务的业务特性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为目的,根据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触发点和信息流。中国目前的CDMA无线智能网的建设主要基于WIN PPC及WIN phase II的部分内容。

  3.3 爱立信的移动智能网

  爱立信在智能网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智能(NI)概念,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各种环境下对智能业务的要求。NI可以在固定网和移动网中提供智能业务。

  爱立信在其智能网系统中可提供两类业务:基于网络的业务和基于客户的业务。基于网络的业务通过业务接入码的方式接入。为了提供基于客户的业务,爱立信定义了两个新的客户范畴:发端智能业务(OIN)范畴和终端智能业务(TIN)范畴,呼叫如果满足客户范畴就将触发智能业务。OIN范畴是针对主叫用户的,而TIN范畴是针对被叫客户的。当用户申请业务时,网络运营商将在HLR的用户数据中定义这些范畴。移动用户漫游时将把OIN范畴数据从HLR传送到VLR中,而TIN范畴数据不传送。满足OIN范畴的呼叫有3种:从MSC发起的呼叫;MSC激活的有条件前转呼叫;GMSC激活的无条件前转或不可到达前转呼叫。满足TIN要求的呼叫是从GMSC触发的。

爱立信提出了3种在移动网中提供智能业务的网络结构,网络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结构:

(1)集中的MSSP(移动业务交换点)和MSCP(移动业务控制点)节点,

一个MSSP服务大量的MSC,MSCP同MSSP一一对应,通过7号信令网连接。

(2)分布的MSSP节点。

(3)采用M-SSCP节点,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它在MSC中集成SSP功能。

此外,爱立信还定义了SSP和SCP之间增强的INAP协议,以及SCP和HLR通信的内部协议。

  3.4 摩托罗拉的WINA(无线智能网结构)

  摩托罗拉公司对CS1体系进行了扩充,推出了无线智能网结构(WINA)。同ITU-T的CS1比较,WINA增加了3个功能实体:

(1)RACF(无线接入控制功能):负责呼叫的移动性管理,包括移动呼叫的始呼、路由选择、切换、位置登记、鉴权以及无线接入。

(2)RCF(无线控制功能):为呼叫提供无线承载资源管理,包括调制、信道分配、无线频率监视、切换请求处理并与固定网路信道交互。

(3)DSF(数据业务功能):提供与数据通信有关的业务,包括电路交换与包交换业务。

  将WINA映射到物理平面可以有多种方式,从而造成各种网络,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另外,由于第2代数字移动通信网的控制和管理机制与智能网十分相似,也有公司使用智能网的概念设计HLR和VLR。

  综上所述,移动智能网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技术发展:智能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通过对当前智能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不难看出移动智能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智能网研究方面,业界普遍认为未来IN开发的关键需求是客户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接入不同业务,可以对现有业务客户化,甚至可以创建新业务。未来的智能网系统应适应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业务需要的快速增长、各种业务的网间互联,以及通信市场中的竞争机制。未来的IN技术发展将体现在以下3方面:

(1)分离:在已实现的业务控制与呼叫处理相分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Softswitch技术,实现呼叫控制与底层传输的分离。

(2)多种网络的融合:智能网将逐步扩展到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和宽带通信领域,实现各种网络与智能网的最终融合。

(3)与最新IT技术及网络结构的融合:与新型分布计算技术相结合,与电信管理网(TMN)、电信信息网络体系结构(TINA)相融合。

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第3代数字移动通信网是移动通信网发展的方向,而第3代数字移动通信网网络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智能网和移动网的综合。也就是说,未来的移动智能网将实现智能网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完全融合。

基本思想是交换与控制相分离。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求助:中国移动的智能网是什么??

智能网是指早期的神州行-标准卡用的网。

就是打接都是6毛的那一种。

是不需要实名登记的。

如果要查话费什么的都要打13800138000。在boss系统里面查不到智能网用户的资料

智能网(Intelligentized Network)的思想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AT&T公司就采用集中数据库方式提供800号(被叫付费)业务和电话记账卡业务,这是智能网的雏形。后来国际电联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在1992年正式命名了智能网一词。智能网是在现有交换与传输的基础网络结构上,为快速、方便、经济地提供电信新业务(或称增值业务)而设置的一种附加网络结构。智能网提供新业务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做到快速、经济和方便。由于智能网技术有标准模型约束,系统的实现可以独立于将要生成的新业务,且有标准通信协议支持产品的互联,从而为快速提供新业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智能网是以计算机和数据库为核心的,从理论上说,智能网能提供的新业务是无限的。但是开办新业务要考虑实际需要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现在世界上已经提供的智能新业务有几十种。但各地提供的种类不同,例如我国目前分国际、全国、省内三大类,所提供的业务也不尽相同

所谓的中国移动智能网不知道指的是不是中国移动的集团v网业务。

集团v网有两种,一种是智能网,指的是支持短号互拨的那种;另一种是计费网,指的是没有短号直接拨号的那种。

求助:中国移动的智能网是什么??

5、智能网的结构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组成,智能网的总体结构如图所示。

业务交换点(SSP)具有呼叫处理功能和业务交换功能。呼叫处理功能接收用户呼叫;业务交换功能接收、识别智能业务呼叫,并向SCP报告,接收SCP发来的控制命令。SSP一般以原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升级软件,增加必要的硬件以及NO.7信令网的接口。目前中国智能网采用的SSP一般内置IP,SSP通常包括业务交换功能(SSF)和呼叫控制功能(CCF),还可以含有一些可选功能,如专用资源功能(SRF)、业务控制功能(SCF)、业务数据功能(SDF)等。

业务控制点(SCP)是智能网的核心。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主要功能是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并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它根据SSP送来的呼叫事件

启动不同的业务逻辑,根据业务逻辑向相应的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呼叫。SCP一般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实时高速数据库构成,要求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双备份配置。若数据库作为独立节点设置,则称为业务数据点(SDP)。目前中国智能网采用的SCP一般内置SDP,一个SCP含有业务控制功能(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

信令转接点(STP)实际上是NO.7信令网的组成部分。在智能网中,STP双备份配置,用于沟通SSP与SCP之间的信令联系,其功能是转接NO.7信令。

智能外设(IP)是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通常具有各种语音功能,如语声合成、播放录音通知、进行语音识别等。IP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SSP的一部分。它接受SCP的控制,执行SCP业务逻辑所指定的操作。IP含有专用资源功能(SRF)。

业务管理系统(SM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具有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和业务量管理等功能。在SCE上创建的新业务逻辑由业务提供者输入到SMS中,SMS再将其装入SCP,就可在通信网上提供该项新业务。一个智能网一般仅配置一个SMS。

业务生成环境(SCE)的功能是根据客户需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

上述每个功能实体完成IN特定部分的功能构成了智能网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本文由掌上生意经 https://www.zoows.com/ 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AndyAndy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3年8月15日 10:47
下一篇 2023年8月15日 10:53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QQ: 8838832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