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个人文化程度怎么填)

为什么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生孩子?#夏日生活打卡季#早上看到大妈视频说月薪5000的儿子比5亿的人优秀。理由是月薪5000的儿子有后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了,确切地说是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不愿

为什么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生孩子?

#夏日生活打卡季#早上看到大妈视频说月薪5000的儿子比5亿的人优秀。理由是月薪5000的儿子有后代。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了,确切地说是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碰巧看到司马南的视频也是有关中国女性终身不育率10年生3倍的话题,说20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一生没有生育。司马南表示忧虑担心。

前不久老板谈到自己孩子读书的烦心事,老板说越来越理解现在人不生孩子了。我当时还反驳说,大家都不生,以后没人了。老板说这不是一个人要考虑的问题。

回想我们小时候,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有三个孩子的都算少的了。那时候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有想生孩子的都躲到外面去了。家里的房子被砸了。还有的计划生育跑外面找人。没想到才短短几十年,又来担心人口不够了。

我们小时候听到哪家没生孩子是要被瞧 不起的。随着年龄和见识地增长,越来越觉得少生是对的。

一个同事,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还在幼儿园。另一个同事只有一个孩子,孩子马上就工作了。两个人明显所用的精力和钱,两个孩子的要比一个孩子多。

以前养儿是为了防老。现在养儿却要买房、买车、给彩礼。任一项费用都能让你头疼。而且老了儿女还不养你。那不如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再存够钱以应付养老。

文化程度高的人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思想。自然不愿意再多养孩子。养一个继承自己的生命已足够。

至于生孩子的事,愿意生的生,不生的也不用勉强。

文化程度(个人文化程度怎么填)

海岱谈丨新生儿被“文盲”,户口簿上还有必要登记“文化程度”吗

评论员 张泰来

出生不到一月就被“定性”为文盲,这谁能愿意?

近日,临邑县一居民反映,自己给新生儿上户口时,民警在孩子文化程度一栏填上“文盲或半文盲”,引发关注。对此,当地民警表示该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如介意,可以随时变更。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成才?即便不指望孩子成龙成凤,至少也希望其正常接受教育,获得一技之能。

一个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是家庭爱的焦点,被寄托了美好的希望。这么一个宝贝,被标注为“文盲”,难免让人心生不爽。

对此,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此事也应当得到及时纠正。

好在,涉事派出所态度还算积极,表示可以随时帮助变更相关信息。相信当地一定会帮助涉事家长,对相应信息做出变更。

对于涉事派出所和其他基层机构来说,此事也不失为一个提醒。业务无小事,工作人员眼中琐碎的日常业务,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可能就是大事。办理业务,需要认真细致,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工作做细一些,引发负面舆情的可能就少一分。

在此次事件中,工作人员哪怕是在填写相关信息时多问一句,相信孩子父母也不会让“文盲半文盲”出现在户口簿上。

涉事派出所工作人员确实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但因此认定工作人员“懒政”,也失之偏颇。

新生儿被“文盲”,此前已经多有发生。

早在2010年,公安部就曾针对此事做出公开回应,根据有关规定,“文化程度”一栏,正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可填写“上大学”“上小学”等,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程度”一栏可不填。

有公安部的指导意见,有那么多的前车之鉴,此类问题仍不能杜绝,不能只怪“懒政”,还有必要从系统入手,对户口簿上的信息选项来一番精简。

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可能变动的信息,在户口登记制度制定之初,确有统计的必要。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共享互通机制的建立,这些信息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从信息统计上说,不论是文化程度还是婚姻状况,自有教育、民政系统的相关数据为证,并不需要更新频率不高的户口簿提供。

从个人角度说,也很少有人使用户口簿证明自己的文化程度或婚姻状况。

终身学习时代,文化程度更新的可能和频率更高,但户口簿并不定期更新,还有人出于惯性懒得在户口簿更新文化程度。大学生,硕士、博士在户口簿上登记“小学文化”的大有人在,也并未对工作、生活带来实质影响。此类信息成了摆设,不仅无用,还不时出现新生儿被“文盲”情况,惹得一众家长不痛快。

户口簿上的文化程度信息,没用而且可能“有假”,不要也罢。

从这个意义上说,户口簿信息选项是时候做出精简调整了。当然,需要精简的不只是户口簿。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亿,是红利也是期待

阅读提示】教育部:我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

光明网评论员:根据日前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202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超过2.18亿。

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突破2亿,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此外,我国还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快速增长,意味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在过去,我们说到中国的人口红利,一般强调的是人口总量。而现在,随着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可以说人口素质的红利也正在显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社会各方面发展,难能可贵的是人力资源,并且愈是在人口老龄化之下,这种红利愈发重要。

更进一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几乎是与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其带来的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也是助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一个重要推力。当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积累到今天这样一种水平,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新的社会观念,也将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当然,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不断积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同时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典型如就业。比如,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了一千万。确保这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头等大事。要知道,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他们对于就业的要求也越高。而让他们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实际上也是利用好人口素质红利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不能再以过去的眼光来审视今天的就业需求,“把就业优先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绝不是一句空话。其中关键,还得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通过改革和开放破除发展的束缚和阻力,持续做大社会的就业蓄水池。

另外,当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转变,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也显得愈发重要。比如,在突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确立更大的优势?再比如,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更科学地分工和衔接,以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求?等等,都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还需继续探索的时代命题。

总之,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亿,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是人口素质红利的一种体现,但如何把这种红利用好,也蕴藏着社会更深切的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苏西苏西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3年8月16日 15:05
下一篇 2023年8月16日 15:11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QQ: 8838832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