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
日前,车载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在SEC官网上披露了其招股文件,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场传闻,禾赛科技计划募资1.5亿美元,估值30亿美元。
对此,禾赛科技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了上市消息,但表示并无更多信息可以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于去年9月向禾赛科技询问公司是否有IPO计划,在当时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作为全球最早谋划IPO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早在2021年1月就向科创板递交了招股材料,比国外名噪一时的Innoviz还要早。不过在随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后,公司宣布终止IPO进程。
与科创板失之交臂的禾赛科技终究还是搭上了内资激光雷达企业上市的“首班车”。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激光雷达公司股价对此反应有些耐人寻味,在禾赛披露招股书后,Innoviz,Luminar,Velodyne由涨转跌,1月19日,收盘分别下跌2.29%,4.60%,9.53%。
那么,如今的禾赛与两年前有了哪些不同?
毛利率傲视全球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禾赛科技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93亿元人民币,约合1.115亿美元;虽然净亏损达到1.65亿元人民币(2327万美元),但亏损原因主要分别为研发投入较大股权激励。相比之下,Innoviz,Luminar,Velodyne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444.9万美元、2957万美元和2732万美元;净亏损为0.926亿美元、3.01亿美元、1.35亿美元。
相形之下,最惊人的则要数禾赛科技的毛利率。禾赛科技前三季度的毛利达到3.49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达到了在汽零行业中惊人的44%,Innoviz、Luminar、Velodyne毛利率则分别为-139%,-147%和-99%,几乎处于“卖一个,亏一个半”的状态。
记者曾了解到,此前业界传言国内激光雷达单价偏高的原因是出货偏慢导致研发费用难以平摊。但禾赛的毛利空间如此之高,着实超出了一些分析人士的预期。作为为数不多有自建产业化工厂的激光雷达厂商,更作为拥有芯片化技术研发能力和自建产线,毛利自然而然成为了禾赛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禾赛科技在上海政府的扶持下,于嘉定配套两个工厂,其中AT系列车载雷达的月产量达到2万台,也意味着当前其产能仅达到五成左右。与此同时,今年于CES展上展出的120万台雷达产能工厂也将在明年投产。
与两年前申报科创板相比,禾赛科技除销量外最大的改变在于其已经在真正意义上打入了前装汽车市场。
招股书引用的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禾赛科技是全球首家自动驾驶雷达单月出货过万的企业,其从2017年以来共计出货10.2万台激光雷达,其中8.04万台为2022年实现出货。在结构上,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前装雷达数量达到6.2万台,其为除去16束低端激光雷达外,业界录得的最高出货数量。
另外,招股书也披露了目前公司三家重要客户,其分别为理想汽车、百度旗下集度汽车和路特斯(LOTES),搭载车型分别为理想L9,集度ROBO-01和路特斯Eletre。
从其他数据来看,理想L9在2022年上险量为40151台,预计为禾赛带来近似出货数据;而集度虽为限量款车型,但却搭载两个半固态主雷达AT128,按照集度2023年“月售万单”的鸿图,其有望极大刺激禾赛的出货水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禾赛发布了面向辅助驾驶的补盲激光雷达FT120。而由于补盲雷达走向低端车型的概率更高,在配合主雷达的应用中用量更大,未来禾赛的出货数据可能将进一步大幅增加。
海外布局走出去
不论是商业化进度还是效益上,禾赛科技与海外激光雷达厂商甚至不在一个次元上。而造就这一差异的根源在于国产车型定点的扶持。
“我们当时是主动撤回材料的,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很庆幸当时没有上市”,禾赛相关人士在今年9月被问及撤回科创板申请文件事宜时如是告诉记者。
从股东结构来看,小米系、光速、百度等为禾赛最早的投资者,其中光速中国在公司研发与产业化路程中多次加码。科创板IPO终止之后,禾赛分别进行了D轮融资和D+轮融资,引入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美团和小米等。
而这些投资人中,美团的无人配送车是禾赛最早的落地场景,百度旗下集度新车是禾赛主雷达配置最多的车型;就连尚未落地的小米造车,禾赛也与其公开了前装激光雷达合作。
去年,美股激光雷达企业正与自动驾驶企业一起忍受着行业在资本市场的速冻,Velodyne、Luminar、Innoviz等头部激光雷达企业均距离高位缩水一半以上,部分甚至仅剩二十分之一市值。
激光雷达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不亮,东方亮”的行业。
在海外,特斯拉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与深度学习+纯视觉路线打造自动驾驶系统几乎成为行业范本,其全车往往仅需搭载数个普通摄像头。虽然去年年底有消息称特斯拉申报将搭载一款国产厂商的毫米波雷达,但马斯克对车载雷达,特别是激光雷达态度,整体仍以“鸡肋”待之。
与之相比,车载激光雷达在国内却被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与头部势力奉为上宾,动辄500美元以上成本的半固态主激光雷达频频配置于高端车型。
记者甚至了解到,由于算力和算法的问题,部分前装激光雷达仍处在“超配”状态,无法完全发挥其功能。
在冰火两重天的国内外商业化环境下,禾赛科技的IPO市值前景并不完全参照Velodyne、Luminar、Innoviz等海外企业。况且禾赛已经在美国、德国等地设有分布,在极端成本控制力的背景下,未来可能还在海外“抢生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