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乱象早该休矣,“私密小组”终成历史……
豆瓣开启实名注册
相对私密的社群让人们拥有“放心”交流的“树洞”,但乱象频出的“饭圈”,却让这样的树洞破损不堪,以至于到了需要刮骨疗伤的时候了。
近日,豆瓣更新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本次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更新,主要有这两方面的更新:
1、针对境外用户的实名制注册方式进行了完善:此前境外用户可以通过绑定境外手机号进行实名认证,此后需要境外用户绑定大陆手机号,或提供大陆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信息的方式来进行注册和登录;
2、依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业界通行做法,为了强化主体责任,用户在创建小组时,需要验证大陆身份证信息。为验证身份证信息,需要人脸活体认证进行匹配,但平台并不存储人脸信息。
豆瓣表示,早在 2016 年即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始实行实名制注册,用户需绑定手机号码才可进行注册。此外,注册豆瓣只需要绑定大陆手机号码,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也不需要人脸识别。
豆瓣这一举措意味着,鼓励“私密小组”的时代已经过去。
豆瓣曾屡次因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被要求责令整改。国家网信办显示,2021 年 1 月至 11 月,国家网信办就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实施 20 次处置处罚。此外,自 2021 年起,豆瓣成了“饭圈・清朗”行动的重点整改区域,五次处罚公告已删除违规和不良信息 330807 条,禁言违规账号 418 个,解散或关停问题小组共 62 个。其中,拥有 68 万组员的“鹅太子”豆瓣鹅组也惨遭停用。
豆瓣私密小组将于6月30日全部停用
除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更新外,豆瓣3月底曾发布公告表示,因业务调整,私密小组将于 2022 年 6 月 30 日停止服务。
·2022 年 3 月 28 日,下线私密小组创建入口,公开小组不再支持转私密。
·2022 年 3 月 29 日~2022 年 4 月 18 日,豆瓣将开通私密小组转公开通道,组长可以向 groups@douban.com 发送邮件,申请将私密小组转为公开小组。
·2022 年 4 月 18 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组员仅可浏览小组历史讨论),组长仍可提交私密转公开邮件申请。
·2022 年 6 月 30 日,私密小组功能正式停止服务(小组历史讨论将全部转为仅自己可见,组员仅可查看小组资料),且不再接收私密转公开邮件申请。
事实上,起初豆瓣小组只是公司创始人阿北在2005年“无心插柳”的产物,其本是一个社区生态的边缘产品。彼时天涯、猫扑、贴吧等网络论坛甚是火热,阿北自然也想为志趣相投的豆瓣用户设立一个聚集地。
当年3月,阿北创建了一个名为“Python编程”的小组,这也是豆瓣历史上第一个小组。次日,这位热爱读书的理科生又建立了“余华读者”小组,他对这个小组的唯一要求是——“谈论话题请保持理性和克制,遵守基本的网络礼仪和人伦道德!”
彼时,喜欢娱乐八卦的网友,还集中在门槛更低、开放度更高的天涯论坛。而定位于文艺青年的乌托邦,在豆瓣上最先形成规模,活跃起来的还是书影音小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涯、猫扑等论坛陆续衰落,爱八卦的网友们也逐渐将阵地转移至豆瓣。
新周刊此前曾在一篇文章中调查过:混迹豆瓣小组的用户除了自我宣泄,还有逃避过于公开的舆论空间。
公开化的社交平台对用户偏好、教育程度等分类界线不明显,各种类型的用户混杂在一起,导致你说一句什么,都有人在评论区发表牛头不对马嘴的观点,甚至纯粹抬杠。而豆瓣小组的门槛,阻挡了“圈外人”窥探的目光、莫须有的争议,并有效地区分各偏好用户群体。
豆瓣有一套自己的体系,首先豆瓣的各种小组介于贴吧和微信群之间的状态,相比于贴吧有加入门槛,在贴吧浏览发言不需要吧主批准,吧主是事后管理。而加入小组就经过了筛选,小组与组长更加紧密。它又具备论坛的形态,在删帖、控评上更方便操作,随便去知乎上搜一搜,映入眼帘的大多都是饭圈洗脑、控评的证据。
其次,豆瓣私密组有极高的准入门槛。有的需要答题,有的需要用户有足够的活跃度,甚至还要摇号才能进组。比如,想要进入拥有近70万组员的豆瓣鹅组有多难?坊间流传的说法是:不亚于在北京上海上个户口。
而这也就使豆瓣的私密组成为最易出现信息茧房和群体极化的地方。
豆瓣小组可以删评论和帖子,把不同意的帖子删掉留下符合观点的帖子,然后就可以慢慢的把某个私密社区打造成只有一种声音的社区。因为密闭空间,可以形成一种信息闭环,而这种信息闭环又是饭圈洗脑的利器。
而这样的娱乐私密小组其危害性还限于明星、饭圈,但也有外延的趋势。曾有用户反映,在多是追韩娱粉丝的泡菜组里,会在某些严肃话题上跑偏,无底线倒向韩国人。更有甚者,在豆瓣私密小组中还隐藏着许多更阴暗的反科学、反社会行径。
豆瓣的私密小组究竟有多少秘密?外人一般很难得知。不过,在微博、知乎等平台有关豆瓣将关闭私密小组的话题下,不少用户的回答令人细思恐极。
私密组拉人权限属于每个组员,虽然组长可以踢人或封禁,但像月亮组这种超级大组,靠组长手动踢人封禁实现管理根本不现实。
赶来争夺流量的其它平台
在豆瓣宣布告别“私密小组”时代不久,其它平台就有些迫不及待争夺原本属于豆瓣的流量了。
在豆瓣发出“私密小组功能停止服务公告”后不久,微博社区也发出了一条招募公告,全网发起“超话新星计划”,其意在扩张微博超话社区,而引起众人不满的是海报中所用的超话社区名称基本都是搬运自豆瓣小组,如古怪问题研究中心、我发现个规律、糊弄学等等,均为豆瓣小组中体量较大的群组,对此有网友笑言“这是赶着来偷家吗?“
3月29日晚间,豆瓣对微博母公司北京微梦创科发起了民事起诉张,案由为不正当竞争纠纷,要求其立即停止超话新星计划的招募,公开赔礼道歉并向豆瓣赔偿1元人民币
豆瓣的小组作为社群在互联网中是颇为特殊的存在,虽则每个小组社群用户体量远不能与其他APP相媲美,但是用户黏性极其高,在部分小组被关停后,仍能有一大半以上的组员随着组长迁移前往新建小组,这一社群黏性在其他公开社交软件中难觅第二家。
写在最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现实社会的矛盾和纠纷也会在这个空间有所体现。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为网络健康有序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但也存在有的法律制度过于原则或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网络空间的发展变化。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把握和尊重网络空间特点,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推进网络法治化治理,还要抓好严格执法。法律制定后,执法就是网络法治化治理的关键。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必然要求依法惩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前不久国家颁布相关司法解释,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的打击力度,就是例证。应进一步丰富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快解决网络执法中的管辖权、证据的获取保存等问题。
推进网络法治化治理,也要立足全民守法。目前,我国有6亿多网民、5亿手机网民,数百万家网站。网络法治化治理,既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治网,需要互联网的管理者、网站主办者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建设和努力。只有大家同力共举,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自律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