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一篇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文章研究发现,“吃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和治疗肠炎!
古有吃“观音土”,今有“双十一吃土”。难道“吃土”真的有科学依据?
相信双十一血拼完以后,很多人都进入“吃土”备战状态,先别忙吃,不是所有的土都能吃。
土里都有啥?
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天然土壤成分复杂,包括多种颗粒状的矿物质、有机物质、微生物以及水分空气等成分。
而本文所说的此土非彼土,这种治疗疾病的“土”是一种人工合成土,由蒙脱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土壤仿生材料组成。其中,蒙脱土是天然土壤的成分之一,也被称为“观音土”。
这种人工合成土是最近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的科研成果,“吃土”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的功效,在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土为啥能治疗疾病?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群体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会根据肠道环境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平衡,各种细菌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维持肠道健康。
研究发现当肠道菌群出现质或(和)量方面的紊乱时,身体免疫力降低,肠道变得脆弱抵抗力低,出现肠道功能失调以及疾病症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分布广泛,其中,土壤是被公认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为复杂和丰富的环境,其原核生物的多样性比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物种的总和还要大三个数量级,土壤多样的微生物系统在生物医疗方面具有应用潜力,但还未被充分研究。
基于对土壤结构及其组成成分的研究和启发,科学家开发出了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新型土壤仿生材料,并构建了一个可以让微生物菌群定植生存的生物化学系统,制成用于治疗肠道疾病的新型人工土壤。
通过在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进行实验,进食这种新型人工土壤的小鼠的肠道菌群有所恢复,并重新建立肠道生态模型。
此外,该人工土壤还可以用于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形成急性的肠炎。
所有的土都能治病吗?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土壤种类繁多。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综合考虑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其属性,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7级分类制。
尽管自然界土壤种类丰富各色各样,但没有一款适合食用。
一方面是因为土壤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吃多了将难以排泄影响肠道健康。另一方面若食用了带有致病性较高的细菌、寄生虫等有害微生物的土壤,将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甚至全身性疾病。
在古代青黄不接的灾荒年代,饥荒中的灾民通过吃观音土来抵抗饥饿。观音土又被称为糯米土,因为质地细腻、粘性极高,被人们选择用来暂时缓解饥饿。但过多食用并不能排泄出来,有人甚至因此丧命。因此,不管是哪种土都不建议食用。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土味”零食售卖,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土壤里的某种成分。食用质量合格的的产品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不能过量食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