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和诗传遍海峡两岸;他曾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他定居台湾却写下了众人传诵的《乡愁》。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
金陵子弟,台湾诗人
1928年的重阳节,余光中出生于江苏南京,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那既然如此,为什么都说余光中是台湾诗人呢?
这就要从余光中少年时期的坎坷经历说起。余光中的一生,漂泊了很多地方:少年时,从江南转往四川求学,20岁左右,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又面临内战,故而和母亲逃往上海,然后辗转去了厦门,随后迁至香港,最后到了台湾定居。
余光中的求学生涯,也颇为丰富。他先是考取了北京大学及金陵大学,后因北方不宁,入金陵大学外文系。后又至厦门大学求学,再后来到台湾大学读书,直到毕业。30岁时,又赴美留学,获得爱阿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余光中的一生,除了青少年时期,大部分都是在台湾度过的,且其作品也基本上都是在台湾写出,在台湾出名。尤其是那篇《乡愁》,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少年余光中和母亲 图源:百度
《乡愁》上世纪70年代传入大陆,而他本人自二十多岁离开大陆,直到90年代两岸开始交流,允许台胞回大陆探亲,才第一次回到故乡。因此可以说,余光中的诗,比自己先回到了故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Nostalgia
When I was young,
Nostalgia was a tiny, tiny stamp,
Me on this side,
Mother on the other side.
When I grew up,
Nostalgia was a narrow boat ticket,
Me on this side,
Bride on the other side.
But later on,
Nostalgia was a lowly grave,
Me on the outside,
Mother on the inside.
And at present,
Nostalgia becomes a shallow strait,
Me on this side,
Mainland on the other side.
余光中 译
相濡以沫,相伴终生
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是远房表亲,年少时曾在南京见过一面。后来又都去了台湾,在台湾重逢。然后,爱情的种子开始萌芽。余光中后来在《四月,在古战场》一文中描述妻子:“一朵瘦瘦的水仙,嫋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瘦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余光中夫妇 图源:百度
不过,双方的家人都不太赞同这段感情。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点书呆气。但好在“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余光中和范我存不顾家人反对,从知己发展成情侣。“热恋”期间,余光中曾在家中院子里的树干上,刻下“YLM”,“Y”代表余光中,“L”代表love,“M”代表“咪咪(范我存小名)”。
余光中夫妇 图源:百度
1956年,余光中终于和范我存结婚,此后几十年,二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六十一年的婚姻生活。期间有摩擦、有分歧,但二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余光中也说过:“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余光中全家福 图源:百度
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余光中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可我们往往会因为他在诗坛上的成就而忽略他在翻译、散文方面的成就。余光中先生一生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领域都颇有建树,并称之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诗歌著作有《乡愁》《隔水观音》《守夜人》(“诗坛最后的守夜人”便出自此处)等,译作有《老人与海》《美国诗选》《英美现代诗选》等,散文有《左手的缪斯》《逍遥游》《望乡的牧神》《余光中谈翻译》《翻译乃大道》等。
余光中夫妇 图源:百度
梁实秋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正如余光中在《翻译与批评》一文中所说:“翻译是一种很苦的工作,也是一种很难的艺术。大翻译家都是高明的‘文字的媒婆’,他得具有一种能力,将两种并非一见钟情甚至是冤家的文字,配成情投意合的一 对佳偶。将外文译成中文,需要该种外文的理解力和中文的表达力。”
而余光中,正是这样的大翻译家。
I Died for Beauty
Emily Dickinson
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For Beauty”, I replied
“And I—For truth—Themself are one—
We Brethren, are”
He said—
And so, as Kinsmen, met a Night—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our names.
殉美——余光中译
我为美死去,但是还不曾
安息在我的墓里
又有个为真理而死去的人
来趟在我的隔壁
他悄悄地问我“为何以身殉?”
“为了美”,我说
“而我为真理,两者不分家;
我们是兄弟两个”
于是像亲戚在夜间相遇
我们便隔墙谈天
直到青苔爬到了唇际
将我们的名字遮掩
余光中的“李白情结”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寻李白》余光中
余光中作有“李白三部曲”——《念李白》《戏李白》和《寻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作品的诞生?一个与李白隔了千年历史长河的人为何会有如此深厚的“李白情结”?或许,是和余光中的人生经历有关。
余光中一生辗转多地,只大学就在三所学校完成。大学毕业后更是游历世界各地。他曾在文章中写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而李白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不同的是,余光中是自己的选择,而李白是被迫的选择。
不过,也多亏了他们不平淡的生活经历,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如李白流放夜郎期间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而余光中则在台湾写出了《乡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To Wang Changling Banished to the Wes
All willow-down has fallen and sad cuckoos cry.
To hear you banished southwestward beyond Five Streams.
I would confide my sorrow to the moon on high.
For it with follow you west of the Land of Dreams.
许渊冲 译
2017年12月14日,“乡愁诗人”、“回头浪子”在台湾高雄逝世,享年90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