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简介(余光中最美的十句情诗)

余光中为楚天都市报题字。2010年,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主办端午国际文化节,开幕式前,在秭归有个新闻发布会。

余光中简介(余光中最美的十句情诗)

余光中为楚天都市报题字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功尚:

2010年,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联合主办端午国际文化节,开幕式前,在秭归有个新闻发布会,余光中先生偕夫人和一个女儿与媒体见面。发布会前,我抽空上前和余老进行了一段交流采访。此前我对余老的全部印象,都来自读过的诗歌和散文,这次交流让我惊讶地发现,眼前这风度翩翩的银发诗人英文特别好,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和学者。他的诗歌,他的学识,他的风度,无不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位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他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交流结束后,我忐忑地请余老题字,特别担心他会拒绝。没想到余老非常随和,当即就答应了,他一笔一划非常认真地写下了这则题字内容,很巧妙地把我们的地域特征和楚天都市报的名字都嵌入了。2010年6月19日,这幅题字发表在楚天都市报《对话》版。

2010年6月16日上午,在盛大的端午国际文化节开幕式上,82岁高龄的余老朗诵了专门创作的、长达86行的诗歌《秭归祭屈原》,这是他所创作的怀念屈原的诗中最长的一首。他说过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我想把最美的茱萸插在秭归”。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

“乡愁诗人”余光中曾说:我不能再写乡愁诗

屈原故里亲自吟诵86行长诗

2010年端午时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妻女抵达秭归县,参加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

82岁高龄的余光中出现在媒体见面会,依然神采奕奕,面对记者们侃侃而谈,讲述他挥之不去的“屈原情结”。余光中透露,他专门为此次端午文化节创作了一首《秭归祭屈原》,长达86行,将在端午诗会上亲自吟诵。

常回大陆,没了乡愁

“我不能再写乡愁诗”

见面会上,余光中以其特有的深情和婉转的语调,谈起少年时路经秭归的往事。1946年,刚刚中学毕业、时年17岁的余光中从重庆顺江而下,随父母乘船返回南京,途中经过秭归,后在武汉上岸,经陆路回乡。昨日,他深情地说:“此次来到屈子的故里,得以重新倾听和感受屈原,弥补了我少年懵懂时的遗憾。”

1971年,余光中凭一首《乡愁》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嵌在读者心头,并由此闻名海内外。现今两岸交流增多,回大陆也很方便了,余先生还有乡愁吗?余光中面带微笑说,自己1992年第一次回到大陆,18年来回大陆足有60次之多。而今,那种由于“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而产生的乡愁已经没有了。

余光中说:“我不能再写乡愁了,10多年来,我写的都是回乡诗和回乡文。”

余光中简介(余光中最美的十句情诗)

2010年余光中在秭归县参加端午文化节

游历秭归,感受端午

“这是精神家园的回归”

余光中说,秭归诞生了屈原这样具有高尚情操的伟大诗人,他深深影响着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精神给养。

2005年,余光中曾到汨罗参加纪念屈原的活动,如今到秭归参加端午文化节,是“溯江流而上,从屈原投水的终点来到他降生的起点,重新倾听和感悟屈原,感触颇深。”

他说:“很多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点屈原情结,屈原和李杜这些大诗人一样,成了后世诗人的上游和源头,上游清才能下游畅,希望能把屈原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好。”

在鹤发童颜的诗人看来,到秭归亲近屈原、亲近文化的旅程,是一次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千余诗作,最念屈原

在86行长诗中与屈原对话

余光中对屈原的情操极为称赞,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屈原的偏爱。那年他第一次写下纪念屈原的诗句:“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1951年起,余光中先后创作出《淡水河边吊屈原》、《漂给屈原》、《汨罗江神》等6首诗歌怀念屈原。他的千余首诗歌中,怀念屈原的诗歌是最多的。

余光中此次创作了第七首怀念屈原的诗歌,题为《秭归祭屈原》,长达86行,是历来最长的怀念屈原的诗,他将在16日的端午诗会上亲自吟诵。

余光中介绍,这首诗比较壮阔,其中还有一大段和屈子的“对话”,足有14行。余光中现场吟诵了其中几句:如你/我也曾少年去国/乡愁虽短/其愁不下离骚。

余光中驳“诗亡文衰”说

目前,国人中关注当代诗歌的人不多,经济大潮似乎早已卷走了人们对诗歌的热情和关注。不过,余光中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余光中说,诗歌的读者较少,这是正常的。中国历来都有“诗亡”、“文衰”的说法,李白曾认为,诗歌从建安风骨以后就衰落了,韩愈还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但唐代却是中国诗文鼎盛的时代。而今,端午节联合申遗的成功,说明了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此次举办盛大的端午文化节活动,“应该可以引起民间和学界对传统文化,包括诗歌的重视。”

但余光中也表示,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任重道远,“这是一场接力赛,要传好手中那一棒”。他说,有生之年,自己还想为传承中华文化做些事情,“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所寻觅,半径就是中文,我最大的语言,就是用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这些形式,把中文这个半径再延长一点。”

2010年楚天都市报记者曾对话余光中

对话背景

2010年端午期间,在屈原故里秭归县,文化部、国务院台办、省**首次联合主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受邀参加,并在开幕式上吟诵新作86行长诗《秭归祭屈原》。

开幕式前,余光中愉快地接受本报邀请,出任筹备中的楚天诗歌节暨全国名家朗诵会总顾问,并于18日欣然提笔,为本报题词。

余光中简介(余光中最美的十句情诗)

余光中旧照

问:这是您第一次踏足屈原故里吧?

余光中:对。1946年,抗战刚刚胜利,我和父母亲从重庆乘船顺江而下,经过秭归、宜昌,在武汉上岸,经陆路返回南京。那时我刚17岁,对秭归和宜昌印象并不深刻,没有下船上岸。所以这次再到屈原故里,弥补了64年前少年懵懂之遗憾,也是我第一次踏上屈原故里的土地。

我是农历重阳节出生的,自称“茱萸的孩子”,这次来秭归,我想把最美的茱萸插在这里。

问:您吟咏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写屈原的最多。能否介绍一下关于屈原的最新诗作?

余光中:我写了一千多首诗歌,吟咏历代诗人的有20多首,包括李白、杜甫、陶渊明、陈子昂、苏东坡等,但写屈原的有6首,是最多的,这次又写了第七首《秭归祭屈原》,86行,是历来最长的,花了4天。

问:4天写出这样一首杰出的长诗,可谓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余光中:其实并非那么轻松。当初大陆方面的领导到台湾邀请我参加这次盛会,请我为这次盛会写一首诗,我没什么把握,答应得支支吾吾,我重温了屈原的《离骚》、《楚辞》、《怀沙》等作品,汲取了养分。这首诗的特点是古今互映、文白交融。诗中,我首次将《乡愁》与《离骚》并提:“《乡愁》虽短,其愁不短于《离骚》。”最后顺利拿出这首诗,我自认为还对得起屈原。

问:可不可以说,您心中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屈原情结?请谈谈您心目中的屈原,以及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余光中: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点屈原情结,同时也会有点陶渊明情结、李白情结等等,这些大诗人和他们的作品都已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流淌在后世知识分子的血液中,成了后世诗人精神的上游和源头。屈原也一样,已经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之一。

问:近些年来,大陆出现了国学热和传统文化热,您如何看待?台湾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又如何?

余光中:两岸的情况不一样。上世纪60、70年代,大陆摒弃传统文化、摒弃国学,使得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出现断层,很可惜。今天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可以看成一种补偿。另一方面,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大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反过来文化修养的需求就增强了。***民党执政时期,曾经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后来***上台,搞去中国化,就算在教材的编排中,传统文化也受到打压,台湾的一些老师为此组织起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推举我为理事长,因此我经常和台湾的“教育部长”过招。我不理睬他,我诗人的桂冠可以戴千年,你当官可以当几年?

问:台湾青年的中文水平与大陆学生相比如何?

余光中:台湾青年的中文水平不如你们想象的好。在全球化的压力下,大家拼命学英语。很多台湾学生的文学水平很差,有的天天敲键盘,最后组织一句通顺的话都很困难,更不用说一篇文章。此外,“**”的意识形态也形成压力,连“教育部长”都跳出来提倡“台语写新诗”,其实有些台语发音是有音无字,“教育部”就提倡台语加罗马拼音的“台罗体”,很是荒谬。有一次,***用“罄竹难书”去表扬别人,教育部门的官员还跳出来狡辩掩饰,真是莫名其妙。

问:您和范我存女士伉俪情深50余年,听说为她写过多首情诗?

余光中:(微笑)是的。其实我写过许多亲情诗,包括写父母、四个女儿及两个孙辈。其中写母亲和妻子的最多。写给妻子的情诗,以《珍珠项链》、《三生石》、《东京新宿驿》、《千手观音》、《思华年》、《问玉镯》等最好。《珍珠项链》就是我们结婚30年时写的,西方称为珍珠婚,我为她买了珍珠项链,写了这首诗。

问:您的四个女儿的名字都是有很深寓意吧?

余光中:我的母亲病重时,大女儿还没出生,母亲看不到长孙女一面,因为她姗姗来迟。后来我就变“姗”为“珊”,为几个女儿起名,这次随我过来的是小女儿季珊。四个女儿分别叫珊珊、幼珊、佩珊、季珊,整个可以连成一排珊瑚礁(微笑)。

问:在《我的四个假想敌》中,您把未来的女婿当成假想敌人,害怕他们夺走您的女儿,如今您的假想敌全都出现了吗?

余光中:那是游戏笔墨。当我的女儿们逐渐长大,出落成少女,就开始有一些青年,不请自来摁我的门铃,表面上找我请教,跟我谈文论艺,其实心思在几个女儿身上。以前也有人问我,你的假想敌都出现了吗?我高兴地回答说,是一场虚惊,到目前为止,我的四个女儿还只有两个成家。二女儿和小女儿至今独立生活,我和妻子也不为她们着急,不过,如果另外两个假想敌突然出现了,只要女儿喜欢,我自然也欢迎(微笑)。

问:听说您自比南宋词人姜白石,您认为谁会是苏东坡、辛弃疾呢?

余光中:姜白石能写词,也能作诗,很不错。当然我希望自己是苏东坡,但这个需要别人来说(微笑)。钱钟书形容一个人的矫情,说他恨不得身外分身,伸出一只手来拍着自己的肩膀发出赞许,我不希望这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晓虹晓虹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2月2日 19:0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日 19:09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QQ: 8838832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