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代著名大诗人,“诗仙”李白成名比较晚,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开元年间,李白第一次去长安。在出蜀路上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杂言古诗《蜀道难》,因此受到贺知章的赏识,一举成名。结果,这首诗就成了如今高考语文之“必背篇目”。
作为曾经的四川考生,仰望此千古名篇,只能高呼:“噫吁嚱!全文背诵真的好难!”但经过多年社会的毒打,如今再重读这首诗,却又不能不为李白想象力之奇崛,发出啧啧赞叹。
不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研究发现,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精神上可能进入了一种类似于“地点定向障碍”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他即使不喝酒,思维也能突破常人想象力的极限,写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笔。难怪贺知章读完后会拍案叫绝,直呼“天上谪仙人”。所以,李白“诗仙”之名由此而来。
一、《蜀道难》白话翻译“暴走”版
《蜀道难》——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暴走”白话翻译:
咿?哦?哎呀!这里的山真是又高又险哪!怪不得古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这两位古蜀的开国之君,竟把国家建立在这种鬼地方,也不知道脑子里面在想些什么!
建国四万八千年以来,这里都不和秦岭以外连通,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蜀道西面是秦岭的太白峰。山峰有一个缺口,刚好可以让鸟儿飞过,那高度正好平齐峨眉山的山尖。
传说古时有“五丁力士”开山,五个巨人都壮烈了,才让蜀道天然形成的石梯和人工修建的石栈连接成一片。这里的山,高到能挡住曦和巡游的六龙车,山下是水流湍急的洄水湾。
再会飞的黄鹤,也都飞不过去,再会爬的猴子,也要为此发愁。青泥岭上山高崖险,弯弯绕绕就是多,才走了一百多步就拐了九道弯。
走在山岭的上面,伸手就能摸到天,吓得老子一坐墩儿,摸着胸口直叫唤!我就问问你这个出川客,究竟是在想些啥子 ?你不晓得这里山高路险,猴子都爬不过去吗?
你没听见古树林子里面,有鸟儿绕着圈圈儿在惨叫吗?这一雄一雌,肯定也是迷路了。这个时候天也黑了,山里头空荡荡的,只听到杜鹃鸟在月亮下面叫唤:行不得哟,哥哥。让人一听,心里就发酸。
蜀道真是难啊,难过了上青天!哪怕只是听说要从这里出去,都会让人吓破胆。这里的山峰距离天空还不到一尺,这里的枯松都是斜靠着悬崖边,向下面倒着生。
瀑布向下飞溅起了水花,像是一群人叽叽喳喳争吵的声音。流水溅到石块上面,在山凼凼里面发出轰隆隆的打雷声。这里的路就是这么难走,所以你们这些外来的人,为什么要来呢!
你看那剑门关,山高路不平。一个人往中间一站,一万个人都不要想过关。守关的人要是没挑对啊,他还要变成猛兽,飞起来吃人!
行走在这里,早上要提防老虎,晚上要当心长蛇。它们个个磨利了牙齿,四处吸血,杀人如麻!成都虽然是一个好地方,但是周围的环境简直太恐怖了,还是早一点回家算了。
所以说蜀道难,真的是难于上青天。行路的人一边爬着山,一边侧过身子向西边望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二、李白作诗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
通过阅读课本,我们知道:李白这一首诗是用的其实是古乐府的旧题,同时增加了许多散文化的诗句。所以,李白这首《蜀道难》其实看起来更像是一首散文诗。
诗歌从古蜀国的历史入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段落,以虚实相间、一唱三叹的手法,辅以贯穿全文的“神话”与“夸张”叙事,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并在最后的部分,涉及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关照”。
从“噫吁嚱!”开始,以传说中的古蜀国历史故事,介绍蜀道行路之难。相传,秦惠王想要灭蜀,可是由秦入蜀,有一座非常雄伟的高山阻隔。
于是秦惠王就编造了一个石牛屁股拉金子的神话,骗蜀王用五位力士把石牛拉回蜀国,由此就打通了由秦入蜀的这条道路。
可是,这时的蜀王,手下有五位力士,秦惠王担心自己不是蜀国的对手。于是秦惠王就假意送五位美女给蜀王,想要迷惑他。
蜀王派力士去接美女,在回国的途中,几个人突然跑去拽一条巨蛇的尾巴,结果把山都拉塌了,五位力士和五个美女全部被压死了。结果一山就化为五山了,从此入蜀的道路才通了。
李白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意思就是从这个时间往前算,在这四万八千年时间里,在古蜀道上,都没见过人。
用历史神话开篇,引起人的兴趣之后,李白继续吹牛逼,夸张地说蜀山高,高到太阳神的马车都开不过去。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开始,至“猿猱欲度”,是全局都是虚写。
谈好再从“青泥何盘盘”到“从长叹”,又由虚转向了实,通过路途中行人的一系列动作和心理的变化,来突出蜀道的难行。
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开始到“愁空山”,这一段其实是借景抒情,内容写得格外地离奇惊险,甚至还有点瘆人。
李白一听到林子里面的鸟叫,就会自动联想到人家是在“悲鸣”。在月色之下,杜鹃的啼叫就更加可怕了。毕竟那鸟儿的叫声好像是:“行不得也,李白哥哥!”
子规就是杜鹃鸟,在蜀地的传说中,它就是望帝杜宇所化,声声泣血。杜宇曾经是武王伐纣中的先锋,后来当了古蜀国的君主,他勤政爱民,深受蜀人敬重。
杜宇曾经和丞相鳖灵一起治水,后来禅位于鳖灵,结果却被人诬陷,诋毁他与鳖灵的妻子私通,于是杜宇含恨而死。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所以在传说中杜鹃其实就是杜宇的怨魂。
想想看,你一个人露宿荒山,夜半听到鬼叫是个什么心情吧?内心肯定会有一些慌乱,甚至是恐惧。而且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一惊一乍,是会产生一些幻觉的。
蜀山之高,近天不过盈尺,这是路人前所未有的经历,所以才会吓得他跌坐在地上。再兼之夜深人静,听到古蜀国帝王的魂灵泣血而鸣,怎能不愁呢?
写到这里,普通人感觉李白已经把蜀山的高和绝写到了极致了。可是这还不算完,李白接下来继续运用他夸张的想象力,写出了“枯松倒挂”的景象,而这一段也是写虚的。
从“连锋去天不盈尺”到尾部,又转虚向实。写出了山崖上的松树,山间的瀑布以及水流的情况,然后写向剑阁,由景物转至写人。
其间一唱三叹,反复咏叹“蜀道之难”,又岂止是自然界的山川之险。还有虎豹豺狼据守着关隘,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可是,此时行人已经走在了半路之上,他爬在陡峭的悬崖边上,回望西方,进退两难。这时又把蜀道的难,自然向上再推进了一层。
结语
这一首诗中,最具有李白风格的,就是那种“夸张”的修辞方式和“雄放”的创作基调。
古蜀国与外境不通人烟,时间已经非常久了。因为这里实在是太过险峻,身怀异能的鸟兽们都对蜀道望而生畏。
但是,随着诗歌内容由全面虚写到具体实写的推进,更加夸张的是,飞鸟还会在青泥岭上的古树林中迷路,并且发出绝望的悲鸣。
又由于山峰实在是太高,与天相隔还不足一尺,所以悬崖上的松树都只能倒着向下生长,直至死亡!试问还能有山比这山更高吗?昆仑绝境也不过如此,再高就直接戳破了天际!
另外,这一首诗中用到的神话典故也不少,计有“五丁开山”、“六龙回日”、“杜鹃泣血”等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也让整首诗一直萦绕在一种奇幻的氛围之中。
蜀道之难,其实不止是地理环境之难,也不止是人觉得它难,而是连鸟儿和猿猴也都觉得它难,就连望帝杜宇的魂魄,同样觉得它难。
天穹在李白的笔下,显然是实物,因为蜀山之高,本来向上生长的松树也只能折过来,倒着朝下生长,最后自然也就活不了了。
松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其实是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假如连它都要被这天险所折服的话,那么普通的人的意志怎么抵挡得了呢?
除了这些“夸张”的描写手法之外,李白这首诗中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他关于青泥岭的那一段描写,直到“愁空山”的借物抒情。
行路客在精神上的压抑,产生了一种让他本身惊怖的幻觉。这一点,早年在春运时坐过火车的人,才会有所体会。
有一种很多人都不太知道的病症,叫作“旅途精神病”。具体是指一个人在长途客车上因为缺氧、营养不良和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而引发的应急性精神障碍。
发病的人往往会突然觉得周围的人和事物,变得十分恐怖,或者是发生“地点定向障碍”,或者产生被害妄想症。
而他这一次出川,独自长时间地行走在荒郊野岭,肯定吃不好也睡不香。营养不良,再加上劳累,所以有可能就产生了“地点定向障碍”,而这就是现代“旅途精神病”的一种症状。
原来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意思是李白喝高了才会展露出自己诗才。现在李白也没有喝高,他只是又累又饿,头昏眼花,于是就产生了在山巅一伸手可以摸到天上星辰的错觉。
那时他的精神压力可能已经特别大了,自己给把自己吓了一跳。所以跌坐在地上,抚摸胸口,努力地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
虽然他没有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发疯,但是他还是由于过于紧张了,所以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一股脑就全都涌出来了。
比如平常的飞鸟绕古木,以及子规的鸣叫声,都让他觉得可怕又凄凉。就这样,他也觉得自己被困在这深山里,只能坐立不安。
在蜀道中行走,不光身体上非常劳累,还要小心外界的虎豹豺狼和恶人;更加要小心,别让自己的精神出现问题。
李白人生的最后时刻就是错把水面当天空,想要去捞月亮,结果被淹死了。当然,那一次他不是“旅途精神病”,而是他真的喝多了酒。
不过,李白出蜀的这一次比较幸运,因为这个“旅途精神病”只是暂时的。所以一般人即使发病,也不需要吃药自然就会好。
李白对于蜀道难的描写,看起来想象力已经突破了正常人的极致思维状态,后来再也没有人能超越他,所以难怪他会一举成名,成为“诗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