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像往常一样穿戴好防爆服,带上检测仪器,和队友们一起前往麻栗坡排雷。
这里是云南省中越边境,因为是雷区,战争结束后,口岸不能开,胶林不能收,部队不能巡逻。数以万亩计的田地荒废,药材、树木、花果等一切经济作物都不能种,群众没有收入搬不走。
怎么办?只能排雷。
杜富国小组已经在此工作三年多了,当天,他们打起万分精神进行日常工作。
下午,有一名战士发现了一颗露出地面的手榴弹。炸弹体积庞大,而且下面很可能还埋有其他的诡雷,一般都是用来引发连锁爆炸的。
他当即向组长杜富国进行汇报。
杜富国的六个字掷地有声:
“你退后,让我来!”
(清理地雷周围的浮土)
杜富国按照规范小心地清扫弹体旁的浮土,忽然,这颗地雷爆炸了!杜富国只来得及掩护身边的战友,他自己却直接被炸成了一个血人。
这则消息报道出来以后,许多人都十分震惊:我们国家的科技不是已经挺发达了吗,为什么非要用人呢?
人力排雷是唯一的选择
云南地形复杂,人力排雷实在是无可奈何下的决定。
这里山势陡峭,经常会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当年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埋越深,排雷工作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
在杜富国他们工作期间,能用到排雷机的情况少之又少。能够减小伤亡的排雷机,在大多数地方都是无法正常行进的。
但地雷不得不排。
这不仅仅只涉及经济作物种植和群众的安置问题,否则这一代人搬走,把土地空上几十年,等所有地雷自然失去作用再搬回来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安置费也许要比排雷的耗费低得多。
边境上也可以拉上高压铁丝网,然后用军用无人机进行侦察。这样不就能把对人的损害降到最低了吗?
但问题是,一旦放置不管,这些地雷还会随着地势的改变“乱跑乱窜”。
(排雷作业现场地形)
云南边境曾经就发生过这样一起事故:汽车在路上正常行驶,却忽然被不明物炸毁,面包车司机则当场死亡。
警方调查后才发现,这条被泥石流冲过的路下面藏着一颗地雷。
人力不足以完全清除每次灾害所遗留下来的种种泥沙,大多数的乡间小路都只能铲到路边或者就地压平,每一次环境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眼看着危险区域越来越大,总不能放着山高林密的国境线,以及云南的大片土地直接不管了。因此,解决问题、主动出击才是我军的不二选择。
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家多次组织人手大规模排爆,清理出来的地雷数不胜数,但还是没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安排部队日常进行精细化作业。
杜富国在参军5年后主动申请加入排爆组,他同每天在这里作业的所有战士一样,承担起了守护人民的责任。
为了能够让群众安心种田,每次排爆之后,人民解放军都会亲自走过脚下的每一片土地,用自己的生命向群众保证:你们可以安心生活了!
(官兵们唱着军歌过“雷区”)
看到这一幕的农民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跟着部队一起进入原来的“雷区”。有老乡拉着解放军的手直摇头:“我们不住了,我们搬走,你们别再冒险了!”
这时候随队的委员就会站出来做安抚工作,向他们解释缘由,希望群众不要把责任都背在自己身上,不要产生太多压力云云。
杜富国同样也被这一幕深深感动了,他在云南排爆,一干就是三年。
这三年里,他从新人开始做起,不断学习专业的排爆知识,细致地操作每一步流程,熟练以后就成为组长带队作业。
他们小组排除了几十次隐患,取出了几千个地雷,每天都和死神擦肩而过,然而这一次,幸运没能降临在他身上。
在这一刻来临之际,他也忍不住心生恐惧。
接下来他的父母妻子怎么办?他还能留在部队吗?
完成国家交给他的重要任务
面对意外,杜富国的战友迅速展开急救,通知医疗部门和部队。当地医院很快就展开了救治。
部队迅速抽调多位相关的专家前往会诊,在第一时间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到位。考虑到杜富国的伤情严重,在确定他体征平稳后,组织上才做出了转院批准。
(扫雷大队慰问杜富国)
面对双手双眼意外受伤的杜富国,组织上前往他的老家——贵州遵义了解情况,并把他的亲人接到部队。
红色老区的革命传承落在了在这个年轻的90后身上。
杜富国家里是农民,三子一女,除了照顾老人的一个儿子以外,有两个儿子都在部队服役。女儿是护士,新冠疫情期间同样奔赴武汉一线,可以说是满门忠烈。
杜富国的妻子王静在得知丈夫出事以后在第一时间冷静下来,她庆幸自己没要孩子,还可以一心照顾丈夫。杜富国也希望自己出院后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组织上当然不会同意把照顾排雷英雄的重担,压到一个刚结婚的姑娘和他们的家庭身上。最后,还是排雷大队的政委做了杜富国家的思想工作。
如果他不要来自部队的补贴,那么同样在排雷工作中受伤,但不如他伤得重的士兵们也就不得不推辞这份必要的资金和荣誉了。希望杜富国能够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为其他官兵做出一个好榜样。
杜富国答应了。
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从那以后,杜富国就接到了一个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重要任务。
杜富国就在部队里进行复建,他戴上墨镜,绑起袖子,跟着轮流排班的士兵出去散步、跑步,做力所能及的事。
(杜富国和队友)
他重新去学走路,因为双臂受伤,他的平衡受到了一定影响,走路的时候需要尽量小心,不要摔倒。
他要学着果断地从黑暗中迈开步伐,战胜自己心中的恐惧。
他需要去信任充当他眼睛的每一位战友,多年训练的军旅生涯,以及部队里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很快,他就可以挽着战友的手臂跑步了。
除了这些,他还曾一个人在房间里尝试着用脚吃饭,结果失败了,把当日轮班的战士吓了一跳。杜富国却哈哈大笑,说他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新闻,所以自己也想试试,没想到不够柔软。
在杜富国接受治疗的这段时间内,医院经过反复地实验,多次更换材料,设计出了好几款贴合杜富国状况的义肢。
在义肢的辅助下,杜富国能够尝试着自己吃饭喝水了。
(日渐康复的杜富国)
在现代医疗的帮助下,尽管还很难恢复到以往的日常生活,但总体而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杜富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自己独立照顾自己,让组织上把人力都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排雷部队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2018年12月,杜富国被评为了“四有”标兵,两个月后,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他把身处云南边境的排雷部队带进大众的视野。
这是世界上最难消除的战争痕迹,这一兵种也是和平年代最容易牺牲的部队之一。
房屋、桥梁、地面倒塌损毁后可以很快重建,但战场上遗留下来的地雷也许几十年之后还有发生突然爆炸的可能性。
排雷工作不仅耗资巨大、费神费力,而且排雷士兵很可能要为他的日常工作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金属制地雷容易被仪器探测到以外,本就不容易发现的塑料制造、陶瓷制造的地雷,还会在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腐蚀下变得愈发不稳定。禁止生产不可探测的地雷法案,一直到1997年才被确立。
在此之前的越战地雷只能由我们的子弟兵手持探测器,身穿防护服,一点一点从土地里、污泥中、悬崖峭壁上拿出来。
(被清理出的各式地雷)
这些被清理出的地雷一般会被收集起来,小范围地组织爆破,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由我军将士做好相关防护,做好事后检查和二次销毁,防止被群众捡拾。
当地因为劳作被炸伤的农民都会做好善后,领到相应的生活保证。那么受伤的排雷士兵们又会怎么安置呢?
排雷英雄待遇如何?
我们经常说,不能在物质方面亏待为国做出过贡献的人。那么明显已经不能够正常工作的杜富国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
杜富国当兵8年,因故受伤,转业肯定是不合适的。
经过一年的恢复,除了日常的锻炼和生活外,2020年,部队上给杜富国安排了一个十分适合他的岗位,由他来担任部队的广播员,向士兵们播报日常以及排雷工作相关进展。
杜富国十分高兴,得到这份工作以后,他就由衷地希望有一天能够向所有人宣布:我国境内的地雷已经全部被排除干净了!
杜富国留在了部队,他的妻子前往部队随军照顾,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杜富国弟弟的身上。除了送出相关“一等功臣”的牌匾以外,部队还对杜富国家做了安置和补贴。
2022年7月,我军授予了杜富国“八一勋章”。这不仅仅是对他贡献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所有在任务中受伤士兵的鼓励。南部军区还举行了相关的文化学习活动,希望全体士兵能够向杜富国同志学习。
(一级上士杜富国)
但再多的荣誉和金钱也只能尽量减小相应的损害,接下来的路,更多的还是需要杜富国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2022年的应届毕业生
杜富国向播音组的指导员请教如何正确发声,如何换气,需要用专业的角度去重新训练普通话。对于从没接触过播音的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以前总是听到广播里的战友语言优美,行文流畅,自己尝试过以后才知道,这里面同样也是大有门道。杜富国在心中暗暗为自己打气。
面对稿件,杜富国总是积极地进行背诵,在轮休期间,他就会由他的妻子王静带领着来到僻静处,王静念一句,他背一句,一直到能够完全把稿子背下来为止。
(“时代楷模”杜富国)
在担任了部队的播音员以后,杜富国还考取了贵大的成人教育,尽可能地提升学历。
课程实行线上教育,杜富国除了负责广播以外,同时还要兼顾学业。他越来越忙,但始终十分充实。
2022年,参加完贵州大学的线上考试,杜富国顺利毕业,成为了今年的应届毕业生。
对于他而言,完成学业就是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
曾经被杜富国小组排爆过的土地,现在也已经交给群众,种上了农作物,春耕秋收,欣欣向荣。
英雄守护着我们,国家也守护着英雄。
站在边境被清理出来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就能深刻地感知到,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只是被最勇敢的人好好保护着,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罢了。
参考资料:
《杜富国: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王仁锋
《无手的军礼——记扫雷英雄杜富国》——杨进平
《中越边境大排雷纪实》——文萍
《边境地雷威胁云南边民》——尹鸿伟
《这些中国年轻人用生命扫雷,从昨天到今天》——宋邦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