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承接上一篇:穿越回1990年:80后往昔系列:穿越回1990年。故事没什么惊险新奇的剧情,只是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了1990年的普通生活和回忆。希望大家喜欢!
走过单线的粤汉铁路,爬上土堆穿过双线的京广铁路,又走下铁路,进入一个几米长的小巷子,转个弯走到了一个楼房区,这里都是6层的楼房,横竖排列,相隔数米,显得阴凉,黄色的外墙,很快便来到了二伯家楼下,从狭小的步梯走到三楼,敲门:“炜炜,开门。”
堂弟很快把门打开,经过阳台,进到客厅,堂弟的外婆正坐在沙发角落上吃饭,一碗米饭,一碟咸鱼,她的最爱,每次看她都吃这个。我叫一声婆婆,她嗯了一声,很少听到她说话。便走进堂弟的
1980年全家福
小房间。堂弟比我小半岁,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副乒乓球板:“走,我哋去打波。”(走,我们去打球)
下楼穿过红星街,去到对面的城西中学,学校里有两张水泥乒乓球桌,有几个同龄小孩已经在打球了,堂弟对着其中一位说:“老牛,来,抽翻几盘。”(老牛,来,打几盘)
说完我们便加入进去,11球6胜制,当然,多少球要看有多少人玩,没人玩的时候,我可以和堂弟一直打到天黑。
“来一个旋转球。”
“你削一球来睇下……”(你削球来看看)
“老牛你有没买红白机?”(老牛你有没任天堂红白机吗?)
“没啊,听讲傻强屋企有买,个魂斗罗好玩。”(没有,听说傻强家里给他买了,魂斗罗这个游戏很好玩)
空旷的场地只有我们几个人的说话声。
玩了两个小时,约莫下午四点的样子,太阳已经在西边,遮盖在阴云里。和堂弟回到二伯家,抹了汗喝了口水,两人决定过去东头街。我们沿着红星街,在四小右转进入西门口街,马路左边是楼房,右边是一排瓦顶白墙的平房,又在竹林新村路口左转来到府前路,左侧是县政府大楼,右侧是老旧的骑楼,靠近武江河,楼脚高高竖立插入武水中,每栋房子紧紧相连,进深很长,宽度却很窄,典型的南派建筑风格。连排的骑楼即使下雨天,走在街上也不用打伞。经过刚落成两年的新大桥,两边都是骑楼了,我们走到二伯娘工作的镜画铺(日用工艺厂),走上高高的木楼梯来到二楼,二伯娘和另外几位师傅正在镶镜画,墙上挂了各种风格的锦旗和镜子,什么迎客松、黄鹤楼、南京长江大桥为背景的镜子。那时候谁家搬房子,亲朋戚友都很喜欢送这样的镜子挂在客厅墙上,镜子上再篆刻个乔迁之喜之类的。我们去到房子后部,通过窗户看了一下武江河和对面的河南,又到处瞎转悠了一下,便决定去奶奶家。
乐昌老街,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伯娘依然在忙碌,在我们临下楼时对堂弟说:“阿炜,今晚早嘀翻,要练毛笔字。”(阿炜,今晚早点回来,要练毛笔字)
堂弟:“好好好。”两人便匆匆下楼了。
府前路两边的骑楼下都是店铺,有早餐铺、理发铺、小卖铺、单车维修铺、电器维修铺、餐厅、跌打铺……包罗万有。路上的行人、自行车也不少,偶尔会有摩托车和拖拉机走在路上。
走过文江桥,两人打打闹闹地转进东头横巷,这是一个窄小的巷子,地面是石头铺砌,两边是筒子楼,经过几家人家便来到奶奶家,大东街二巷,奶奶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我们大叫一声:”阿嫲“。
奶奶略微微笑了一下,也没有回应,因为她的耒阳话咱也听不懂。她依然坐着,眼睛一直盯着我们,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毛巾,打开毛巾里边有些碎钱,拿了五毛给我们两兄弟买东西吃。
爷爷奶奶,湖南衡南人,上世纪40年代逃难到广东
这时候二伯从房子最里出的厨房走出来:“你哋过来了!”(你们过来了!)
“是啊,我哋过来玩。”(是啊,我们过来玩)
“哩度很大尘,木灰到处都是,你地等下去外边玩。”(这里灰尘很大,木灰到处都是,你们等下去外边玩)
“好咯好咯。”(好的好的)
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便跟着各房儿女过,轮流着在大伯家、二姑家、二伯家、我家住。房子是房管所分配的,二伯便用来做家具的工场,专门在这里打造家具。到处都是木板、木灰。二伯手工一流、脑子灵活,要求很高,打造出来的家具质量上乘,款式又新颖。我家里的衣柜、镜柜、书桌、床等都是他做的。他和大伯一样,都跟随爷爷从事木工工作。爷爷40年代离开衡南关美村杨家老屋,辗转到耒阳、郴州等地,最后来乐昌,从建筑队加入城关木器社,也就是后来的家私厂后,成为了木器社的创社元老之一。手艺很好,想法多,以前家具的设计都是他来画线的,还带了很多学徒,一直做到退休,大伯、二伯从小进入家私厂工作。而二伯则不满于家私厂的限制,爱自由,自己出来单干。
做木工是很累的,除了要动脑子想,体力上更是艰苦。他有时会一个人做,有时会带个学徒一起做,二伯对家具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也没学徒能受得了。
比父亲大两岁的二伯,和父亲关系极好,1999年心梗离世
房子里有一股阴凉潮湿的气息,客厅的桌子上炒了一盘五花肉一碟青菜,旁边一个白酒杯,二伯自己做了两道菜,喝了几杯酒。二伯嗜酒,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我走到屋子最里边的厕所小便,黑暗的厨房后方有条暗流,总感觉有点阴风阵阵,赶紧拉完又跑出来了。我们玩了一下钻孔机,又走上木楼梯去到阁楼,阁楼里很是阴暗,一张挂了蚊帐的床,几个柜子,我俩又爬上木梯去到瓦顶,透过瓦顶的小门看了一下外边,觉得有些无聊。随后又走下楼梯,去到东头街。
东头街上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卖五金的、卖农用产品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人多嘈杂,我们觉得无聊便又折回去巷子里玩打战仔。没多久便看到爸爸骑着单车进来巷子,他过来看看奶奶,和二伯聊天。两兄弟相差两岁,从小感情就很好,经常一起玩耍,二伯对爸爸一直都很照顾。
二伯泡了壶茶,两兄弟便在客厅里抽烟喝茶,抽完烟后二伯继续刨木板,爸爸便在旁边帮忙。奶奶则一直很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正在做工的他们两兄弟,也看看正在玩耍的我们两兄弟。挨近晚上的时候,父亲和二伯骑着单车载着我和堂弟,经过府前路、学前路,在邮电局转入香花街,经过百货大楼的十字路口进入解放东路,穿过地洞口后骑上斜坡,经过电力公司经过中心村旁的黄泥路,一路坑坑洼洼的转进机修厂,穿过机修厂的宿舍楼和篮球场,旁边就是菜市场。
二伯一家,在二伯家客厅
二伯:“要唔要买只烧鸭过去?”(要不要买只烧鸭带过去)
父亲:“唔使吧,大哥大嫂应该准备好了。”(不用吧,大哥大嫂应该准备好了)
然后两人买了几瓶酒,又骑着车继续前行,出了机修厂正门后,兜过一个池塘转进城关六小的门前,去到家私厂宿舍区。大伯家就在最靠近路口的那间平房里。已经55岁的大伯站在屋外的坪地上等着我们,看我们过来便以他那一贯平和的态度招呼我们进去。进去小院子里,大伯娘正在厨房里做菜,小堂姐、妈妈她们在旁边帮忙打下手,鸡窝里的母鸡咯哒咯哒地叫着。进到客厅里,大堂哥、嫂子、小堂姐夫、大堂姐夫、大堂姐他们正在客厅里聊天。堂哥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丽丽,还有小堂姐的女儿,也是我的堂外甥女琪琪正在看着电视,播放着点歌台的MTV,我和堂弟叫了各位长辈后,也凑上去坐在沙发上一起看。
看了没多久,便也开餐了,两张可开合的方桌拼在一起,这些方桌是家私厂做的,也就是大伯、小表姐夫、小表姐工作的地方。桌子满满的菜,鸡肉、鸭肉、扣肉什么的,大伯娘专门把一碟排骨放在我面前:“呐,专门做了排骨给你,你这个排骨命。”
堂哥对他妈妈说:“搞嘀萝卜干。”(拿点萝卜干来)
大伯娘又去厨房里装了一碟自己腌制的萝卜干出来,大家都很喜欢吃。
大伯、二伯、爸爸、堂哥、大小堂姐夫都倒了一杯金牌白兰地开始吃菜喝酒聊天,大伯娘、二伯娘、母亲、大堂姐、堂嫂、小堂姐,还有我、堂弟、丽丽、琪琪也一起坐过来开始吃饭。一十五口人围坐在一起,大人们聊着天,小孩则边吃边听。
大姑、二姑站在大伯、大伯娘身后
堂姐夫:“黑古最近餐厅生意好吧?”(黑古的餐厅最近生意好吧?)
堂哥:“唔错啊,晚晚都可以坐满。”(不错啊,每晚都坐满客人)
二伯:“嘀狗肉唔使焖得太耐,咬起来弹嘀有口感先好。上次我去吃,太嫩了。”(肉狗不用焖太久,有点弹性吃起来口感才好,上次我去吃,太嫩了)
二伯的厨艺精湛,自己很喜欢钻研美食,堂哥开的狗肉煲餐厅的厨艺也有二伯的指导。
堂哥:“得啦,我迟D买个新炉翻来,对火候咯掌握比较好。”(行啦,我迟点买个新炉回来,火候的掌控比较好)
堂姐夫:“依家卫生部门抓得严,各方面都要自己打点好来,做生意唔同打工。”(现在卫生部门抓得严,各方面都要自己打点好,做生意和打工不同)
堂哥:“哩个我清楚咯,舅父会帮忙。”(这个我清楚,舅舅会帮忙)
堂姐夫:“依家的局势好多嘢话变就变,跟住国家的政策走就啱了。最紧要把握时机!”(现在的局势很多时候说变就变,反正跟着国家的政策走就对了,最重要把握时机)
小堂姐夫:“依家厂咯业务好彩仲可以,出口个块仲是唔错咯,如果唔是我都想停薪留职,出去试下。”(现在厂里的业务幸好还可以,出口的业务还是不错的,否则我也想停薪留职出去试一下)
小堂姐夫说的是家私厂,他从小就在这里工作,是大伯的学徒。而堂姐夫是40后,除了大伯夫妇外,其他人都年长个十几二十岁,并且一直自己做生意,所以经验也多,讲话也是长辈的样子。
堂姐夫:“以前老嘢点会谂到,自己一班湖南头搞咯木器社可以搞到依家出口了。哈哈!”(以前老头子怎么会想到,自己一群湖南人开的木器社,现在可以做到出口产品,哈哈哈)
大伯娘:“文金,依家厂情况点样?”(文金,现在厂情况怎样?)
父亲:“唔好啊,好似话都系度亏损,没新嘢出来,就怕跟唔上形势,我去广州出差见到其他厂都出一嘀新型咯灯泡。”(不好啊,好像说一直在亏损,没新产品出来,就怕跟不上形势,我去广州出差看到其他厂都出了一些新型的灯泡)
大伯娘和二姑,在大伯家准备食材
堂姐夫:“最近人口普查,成个中国有11亿几人口了,市场仲是好大咯,但中国人可以享受咯嘢太少了,所以餐饮是有得做。来,饮一杯。”(最近人口普查,整个中国有11亿人口了,市场还是很大的,但中国人可以享受的东西太少了,所以餐饮是有得做的,来,喝一杯)
几个酒鬼又一起喝了一杯,其他人干了,大伯只是呡了一下。
大伯:“阿妈系老屋住唔住得惯?”(老妈在老屋住得惯吗?)
二伯:“仲可以啊,吃得训得。我煮好菜先过来,距今晚热滚就可以吃了。”(还可以啊,能吃能睡,我煮好菜才过来的,她今晚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大伯娘:“老嘢可以享下你咯口福啊!”(老妈可以享你的口福)
二伯做的菜是一流的,他喜欢吃,也喜欢专研,自己还经常下厨做几道菜,堂哥开狗肉煲店,秘方也是他教的,生意是异常的火爆。
大伯娘:“前几日英打电话过来,先问起老嘢咯情况。”(前几天英打电话过来才问起老妈的情况)
堂姐夫:“距地系高州几好吧?”(她们在高州挺好的吧?)
大伯娘:“都几好,英又稳到个单位入厂做嘢了。”(挺好的,英有找到一家单位进工厂工作了)
大堂姐:“二姑去到高州咁远,翻来一次都难,好似大姑梗系郴州来往就方便好多。”(二姑去到高州那么远,回来一次都难,像大姑一样在郴州来往就方便得多)
大伯:“梗都没办法,阿信系高州人,距老嘢年纪又大了,迟早都是要调翻去。”(那也没办法,阿信是高州人,他父母年纪又大了,迟早是要调回去的)
二姑在1988年跟随二姑丈迁去高州市,也就是二姑丈的老家生活。大家边吃边聊,酒过三巡,也已有醉意,说话的音调也更高了,堂哥的醉意最明显,他喝酒多也容易喝醉,喝醉就喜欢大声说话宣泄自己的压力。客厅里主要是堂哥和堂姐夫两人说话,其他人则时不时搭嘴。二伯自顾自地大口喝着酒吃着肉,也没有太多的话要说,老实安静的大伯则早早吃完了坐在餐桌上陪大家聊天,眼神温和而平静地看着每一位讲话的亲人,偶尔会亲切地叫停下碗筷的人多夹些菜吃,别只顾着喝酒。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家在大伯家聚餐
女人们也停下了筷子坐在餐桌旁,偶尔听男人们海阔天空,偶尔自己私下聊上几句,逐渐地,她们坐到沙发上自己围拢到一起闲聊起来。我和堂弟,还有小我们两岁的丽丽、琪琪出去外边玩,外边公路上除了时不时开过的卡车,显得黑暗而安静,夜风吹拂着树叶,大伯家门口那黄色的灯泡只能照到门外近处。也觉得有些无聊,于是我们便回到客厅看电视聊天,大伯娘又从房间里拿了一些沙糖桔给我们吃。
看着电视里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觉得男主的姐姐挺可怜的,为了自己的弟弟自己去躺钉板。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女人们都开始收拾碗筷在院子里洗碗了,男人们则在客厅抽烟喝茶。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所以今晚的饭局结束的比较早,逢年过节的时候,往往能吃到凌晨。
妈妈洗完碗后,便叫上爸爸一起骑着单车载着我回厂,其他亲戚也分别各自回家,大伯依然站在门口送我们离去。也就一公里路,黄泥路是坑坑洼洼的,也没有路灯,黑乎乎的。绕着城关六校转入工业大道,想着明早就要来此上课了,心里难免有些不开心。经过铸钢车间和英雄山山脚,上斜坡经过门口有大灯照亮马路的变电站后,又下坡经过机修厂宿舍,昏黄的灯泡照亮着每间屋子,感觉到一丝的暖意。黑暗的路上也增添了一些光亮,便进入了灯泡厂宿舍区。到了大门路口,锦古家的小卖铺还开着,几位工友坐在店铺里聊天。
在路口转入大门,再上小斜坡进入大礼堂外的平地,周边也就是我们的家了,宿舍区里显得很安静,因为小孩们都上床睡觉了,偶然从几户人家中传来电视的声音。我从父亲单车的横杠上下来,双脚很自然又麻痹了,有些难受但也习惯了,便站了一会没走,等脚松了之后才走,妈妈也踩着单车跟上来了,把单车推上小斜坡,于是我便帮着妈妈一起推,妈妈说:“来,用力,1、2、4,推。”
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电热水壶烧水,倒入厨房的木桶,加上凉水,我洗了头便躺进木桶里洗澡。匆匆洗完后,躺在床上,在蛙啼虫鸣声中,进入了梦乡。
醒来后,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梦。
更多的80后回忆系列将继续发布,不求剧情多夸张,但求最真实地记录当年!欢迎大家继续支持!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