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小海按:近日,中国社会创业研究论坛微信群中的专家学者们从李子柒文化创业现象引发出了中国社会创业三个问题的讨论,分别是文化创业和社会创业内涵、社会创业研究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导向问题和社会创业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

参与讨论者(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孙黎:美国麻省大学洛威尔分校创业与创新教授

刘玉焕: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管理学系副教授

庄晋财: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宋程成: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倪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

雷家骕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周莉: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运营管理教授

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宋澄宇:《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主任

张陈健:英国巴斯大学战略与创业助理教授

何云峰: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

斯晓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

赵雁飞(Eric Zhao):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战略与创业系终身教职副教授

李健: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俞祖成: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执行主任

罗文恩:深圳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彭伟: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陈昀: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刘志阳(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赵陈芳(整理):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讨论内容

孙黎

我觉得李子柒代表社会创业的一个典范案例,推崇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也是社会创业。

刘玉焕

是的,孙老师,我感觉李子柒是社会创业和文化创业的结合体@孙黎

刘志阳

为何是社会创业@孙黎@刘玉焕?

刘玉焕

李子柒视频传递的是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绿色田园的价值观。

孙黎

李子柒的社会影响力比一个公司的sustainability officer大多了,甚至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农民的看法。

刘玉焕

同时,他们在电商上也大多是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制品。

刘志阳

@孙黎 从下面三点看,我不赞同泛化社会创业概念。文化创业很明确,是为了讲好故事,@上海师范大学 倪宁教授,@Eric Zhao印第安纳大学赵雁飞教授都有研究,但社会创业应该有自身界定,我以为三种情况更吻合:(1)解决社会问题导向,主要领域一部分是传统市场力量不愿做,慈善也无效的部分,这部分偏向社会共有领域;另一部分是那些长期依赖社会救济的个体自我发展领域;(2)采取了创建或创业形式;(3)同时要承认社会创业是社会、**、市场边界打破产物,即制度创业结果,也有其历史阶段性,社会企业也是组织演化产物,未来组织混合性是趋向。以上是我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欢迎更多讨论。

孙黎

我是浙江农村出来的,农村电商怎么做当然是大的社会问题。

刘志阳

农村扶贫,我也倾向认为是社会创业。当李子柒从个体创意秀转变为农村农民带货的实质性变化,才似乎开始了社会创业历程。

刘玉焕

他们的电商还是有意思的,因为一开始媒体都宣传电商是李子柒商业变现的途径。但如何选品很重要,纯商业化跟他们的属性不太搭,跟他们传递的文化属性不搭的。

刘志阳

这个估计就是孙教授刚刚提到的直播带货带动的供应链革命@刘玉焕

庄晋财

@刘志阳 (一)社会创业的核心内涵是强调什么?

刘志阳

社会创业主体有社会创业家,社会公民,志愿者,社会组织………当下我认为社会创业核心内涵应该考虑以下方面:(1)混合逻辑驱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 市场化经营;(2)跨部门动员;(3)混合创新倾向;(4)利润是否限制分配,个人认为不是当前应该考虑问题,但等到社会企业发展一定阶段后就要考虑;(5)同时要承认社会创业是社会、**、市场边界打破产物,即制度创业结果,也有其历史阶段性,社会企业也是组织演化产物,事实上未来组织混合性也是总体趋向。尤其是第5点这也是造成当下社会创业,社会企业概念混乱的原因。但我觉得这也是研究有生命力的地方。@庄晋财,也欢迎其他群友一起交流。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倪宁

@刘志阳 谢谢刘教授关于社会创业概念的分享!

庄晋财

@刘志阳 谢谢刘老师,以后多向您讨教,挺有意思的课题。

刘志阳

第二个需要讨论的话题是:当下社会创业研究急需理论建构意识,也要有推动社会创新实践的战略思维,应该理论先行,还是优先实践?

孙黎

我太太将李子柒的视频转给我看,第一感觉就是她的实践超过我们理论发展。

刘志阳

我有时也在想相当长时间我们的管理研究太强调理论构建,结果应用本色都丟了,尤其是社会创业更应该是实践导向的。

庄晋财

我把李子柒的创业叫做“乡愁型创业”,刘老师说这也是社会创业,挺值得再思考。

刘玉焕

对,社会创业领域实践是超前的,有很多很不错的实践,提炼总结出来对后续其他人的创业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庄晋财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何云峰

李子柒那个恐怕不能叫做创业吧?创业是要靠自己去创造和奋斗的。李子柒那个就是摆拍,有公司专门包装的。

刘志阳

在社会创业中可能真是要深入实践来抽象或建构所谓社会创业理论。

孙黎

“乡愁型创业”与Lounury, M., Gehman, J., & Glynn, M. A. (2018). Beyond Homo Entrepreneurus : Judgment and the Theory of 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doi:10.1111/joms.12429 异曲同工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宋程成

文化创业比社会创业更泛化啊,是不是所有人们认知上的一点点变化就可以称为文化上改变。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创业,核心主体至少是实体,文化创业,核心实体是没有的。

孙黎

当然没那么容易,管理学者Gardner and Avolio(1998)在《AMR》中曾对这类创始人做出经典的分析,他们认为这些领导者的超凡魅力,来自富有戏剧性的(Theatrical)印象管理过程,这些领导者善于利用企业的舞台,通过创造新的意义与理想,激发他人去追求领导者描述的愿景。他们往往拥有戏剧的天赋,善于沟通情感,从而感召他人。这一过程包括:取景、编剧、搭台、演出。

刘志阳

创业领导确实非常重要。

庄晋财

@孙黎 乡愁型创业是我自己这么说的,还没有严格去学术论证。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雷家骕

@庄晋财 乡愁型创业,这个提法好。

刘志阳

在社会创业中可能真是要深入社会实践来抽象或建构所谓社会创业理论。那么第三个问题:(三)中国社会创业是否有着本土独特特点?

雷家骕

@庄晋财 @上财刘志阳 ,乡愁型创业好。

刘志阳

雷老师@雷家骕 曾经说过,“如果有解决社会上存在问题的向善的人,加上可行的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和适当的利润期待、迭代创新的办法,就能把解决社会问题这一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如果从创新的特点角度理解社会创业是否有中国命题一说,是否可行?”

庄晋财

我以我弟弟的经验,提了一个乡村庭院型创业的概念,感觉跟社会创业也有关系。混合逻辑驱动 市场化经营,还有社会化参与,商业模式创新。

张陈健

联系昨天群里一些老师的讨论,我觉得中国社会创业做新的理论贡献,有一个就是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的视角,去挖掘**、社会创业家以及支持性机构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和历史资源以及话语策略,来帮助社会创业获得合法性和资源。

刘志阳

未来更重要我也觉得其中之一应该是本土文化独特性与制度逻辑冲突,所以在看@Eric Zhao 的文章。@张陈健 不妨就文化创业的想法说说看法。@Eric Zhao 有机会也给我们普及一下。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李健

社会创业研究想法刘老师团队发的挺多的。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俞组成

同感[点赞][点赞][点赞]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罗文恩

同感[点赞]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周莉

@刘志阳 我对大数据感兴趣,只是数据来源是个问题,不要说是大数据,就是几千条的数据都困难。创业创新不是我的研究方向,所以要向各位老师多学习。我在这个群里只能默默地学习。

刘志阳

数据如何推动社会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是公管更加关注。最近@Eric Zhao ,就文化创业来说,我初步的感觉是Lounury之后好像谈文化创业的已经很少,谈创业讲故事的多,谈制度逻辑的多。这里真正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Eric Zhao

文化创业最初是指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业,比如urban elites 通过建立博物馆,歌剧院,交响乐团这些高端文化产业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普通老百姓区分。后面的研究(尤其是Lounury & Glynn, 2001 J之后)拓展了对文化的理解,这之后的文化创业主要建基在Ann Swidler’s “culture as toolkit” idea,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不仅仅约束我们的行为,更可以成为我们有效的战略工具帮助我们实现获取合法性和资源,同时有效跟同行最优区分。这也是为什么后期的研究主要围绕讲故事的能力来研究创业。大家也会发现文化创业和最优区分理论有不可切割的联系。这个领域的发展沿革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希望后面有机会多跟大家交流。

刘志阳

非常感谢!很有启发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陈昀

感谢赵老师分享[点赞]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彭伟

感谢赵老师分享[点赞]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唐钧

发两篇土一点的养老和健康方面的论文,尤其是关于健康测评那篇看有没有愿意合作的。

刘志阳

我先来报名,养老很感兴趣。

唐钧

好,疫情过后,可一起开个会硏究一下。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宋澄宇

@刘志阳 @Eric Zhao @罗家德 @张陈健 向各位老师致敬!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斯晓夫

@刘志阳 @Eric Zhao @唐钧 向各位老师学习!唐钧老师这个老年问题研究,很受启发!赵老师发顶级期刊论文肯定是特别重要的,同样社会创业/创新紧盯/解决社会问题也是特别重要的,尤其对于目前的中国。谢谢刘老师主导的讨论,学习了!@刘志阳 我的确有些自己的观点,择时分享。社创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国家与社会的重大需求,很欣赏刘老师看到了这个点,同时在两方面切入。

Eric Zhao

@斯晓夫 @张陈健 还有很多其他老师关于中国的研究值得赞赏。我觉得中国学者做关于中国的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应该是立足中国的特殊性,找到理论突破口。如果现有理论足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没有必要创造新词和所谓的新理论。如果现有理论有缺陷,那就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

刘志阳

@Eric Zhao ,林毅夫教授前几天在群里的发言很有启发:“对国外各种盛行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了解,但是,不用亦步亦趋的跟随。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做研究决定于所要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对于我们所要研究的现象和问题也许现有的方法中有合适的,我们就拿来用,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自己去创新方法。如果是拿着一个流行的方法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那么,很可能会削足适履,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和可能的原创贡献,做出来的很可能只在帮别人做脚注。总的来说做研究应该现象导向、问题导向,而不是方法导向。在国外是这样,才会有各种新的方法的出现,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我们也应该秉持这个原则,先了解清楚要把结构差异和各种扭曲的内生性和影响了解清楚,再来想应该用什么方法,包括数理和计量方法,才能把我们要解释的现象和问题处理好。如果,现有的方法尚不足于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就创新研究的方法”。我感觉,国内社会创业研究初期,拿来主义无可厚非,但后期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提炼中国问题建构中国概念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研究仍然亦步亦趋,当然前提是我们是否有中国独特问题。

Eric Zhao

说得很好,我们不要邯郸学步,更不要东施效颦,同样重要的是也不要标新立异。

刘志阳

如何平衡是难题,目前我们大家和国际仍然在接轨,首先还是要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学习西方学者如何去发现理论问题,赵老师可以在这里也结合研究心得帮助我们大家来提升。应用和建构本来就是悖论和互生问题。@Eric Zhao。

张陈健

谢谢刘老师和团队成员以及大家的参与。我这里分享一篇文献 Dacin PA, Dacin MT, Matear M.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Why we don\’t need a new theory and how we move forward from he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0 Aug;24(3):37-57. 这篇文献里面区分了社会企业家,传统的企业家,制度企业家,以及文化企业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说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有何特殊之处,“In particular, cultural entrepreneurs must be able to accumulate and manipulate cultural capital, the set of skills, knowledge, practices, and tastes that are rare, distinctive, and socially honored (Bourdieu, 1984).”

张陈健

从操作层面上可以看看在以下方面有哪些社会创业行为。比如中国传统的文化载体,西部地区的农村创业,以及大都市里面的文化创业等等。

庄晋财

@张陈健 从社会创业这个大视角去思考乡村创业这个问题。这个群的讨论对我帮助很大。

刘志阳

从具体实践入手进行分类,归纳,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子@张陈健。

庄晋财

调研发现的现象,如何上升到理论,值得研究。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赵陈芳

各位老师们对于社会创业的讨论让人受益匪浅,无论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等角度,社会创业都很值得深入探索研究的。

刘志阳

非常感谢大家对社会创业三个问题的讨论:(一)文化创业和社会创业内涵;(二)社会创业研究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导向问题(三)社会创业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这些问题尽管没有取得明确的成果,但是有意义的讨论也让我们加深了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再次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

讨论资料汇总

[1] Zhao, E. Y., & Wry, T. (2016). Not All Inequality Is Equal: Deconstructing the Societal Logic of Patriarchy to Understand Microfinance Lending to Wome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9(6), 1994-2020.

[2] Cobb, J. A., Wry, T., & Zhao, E. Y. (2016). Funding Financial Inclusion: Institutional Logics and the Contextual Contingency of Funding for Microfinance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9(6), 2103-2131.

[3] Zhao, E. Y., & Lounury, M. (2016). An institutional logics approach to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Market logic, religious diversity, and resource acquisition by microfinance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1(6), 643-662.

[4] Zhao, E. Y., Fisher, G., Lounury, M., & Miller, D. (2017).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Broaden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8(1), 93-113.

[5] Grimes, M. G., Williams, T. A., & Zhao, E. Y. (2020). Beyond Hybridity: Accounting for the Values Complexity of All Organizations in the Study of Mission and Mission Drif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5(1), 234-238.

[6] Shepherd, D. A., Williams, T. A., & Zhao, E. Y. (2019). A Framework for Exploring the Degree of Hybridity in Entrepreneur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33(4), 491-512.

[7] Wry, T., & Zhao, E. Y. (2018). Taking Trade-offs Seriously: Examining the Contextually Contin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Outreach Intensity and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in Global Microfinance. Organization Science, 29(3), 507-528

[8] Zhao, E. Y., Ishihara, M., & Lounury, M. (2013). Overcoming the Illegitimacy Discount: 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US Feature Film Industry. Organization Studies, 34(12), 1747-1776.

[9] Zhao, E. Y., Ishihara, M., Jennings, P. D., & Lounury, M. (2018).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in the Console Video Game Industry: An Exemplar-Based Model of Proto-Category Evolu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29(4), 588-611.

[10] Dacin, P. A., Dacin, M. T., & Matear, M. (2010).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Why We Don\’t Need a New Theory and How We Move Forward From He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4(3), 37-57

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李子柒创业案例分析(李子柒团队吸引人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苏西苏西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0月15日 10:14
下一篇 2022年10月15日 10:20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QQ: 8838832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