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汉武帝,建元
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并形成了制度。
更复杂的是,同一时期并存多个的政权,都是各有年号;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
《汉书》记载,汉武帝19年(前122年)10月,皇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於是立年号为“元狩”,公元前122年就是元狩元年。
过了六年山西汾阳地方又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於是改年号为“元鼎”,是为元鼎元年。
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汉武帝19年首创年号“建元”(前140年)。
汉武帝一生就有11个年号。
後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叫做“改元”。
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比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了9年后,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他没有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
后汉皇帝刘知远
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
中国的一些藩属国,通常也会延用天朝年号,如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表示一种对天朝的效忠。
朝鲜在明朝亡之后除了与清朝正式的文书往来外,在其内部官方文书仍然俱用明朝年号;至于民间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至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
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
一般改元是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年号太多了,历史记载就非常麻烦。
所以明朝以后,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也因此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康熙帝。
康熙
使用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
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溥仪担任伪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不过这二位均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所以一般史学家都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袁世凯
爱新觉罗溥仪
我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武则天,其次有李治和刘彻。
1. 西汉武帝刘彻最早使用帝王纪年年号,公元前140年刘彻即位,即为建元元年。
汉武帝很满意自己的这一项发明,在位50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11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延和(一作征和)、后元。
2.中国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67岁才即位,她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
武则天
武周时期15年(690—705)内,武则天共使用了14个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其中在圣历三年这一年内武则天3次更换年号。
加上她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683—690)时期也用过的4个年号: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在前后21年的时间里,她共有18个年号之多。
3.唐高宗李治共有14个年号。
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他在皇后武则天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故史称“唐天皇”,是亚洲第一位采用“天皇”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用过14个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高宗在位前期立下赫赫武功:灭西突厥、将倭国逐出百济、征灭高句丽,帮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使大唐帝国版图扩张到最大的程度,经济繁荣,国家太平,史称“永徽之治”。
李治和武则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