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财经社 刘雪儿
编辑 | 孙静
“今年是化妆品行业最内卷的一年。”在品观APP举办的2021中国化妆品大会上,纽西之谜董事长刘晓坤这样总结。
刘晓坤是化妆品行业的老兵,早年作为职业经理人,带领丁家宜品牌创造超10亿元销售额,2007年又创立母婴品牌“嗳呵”,并在2013年以8亿元卖给美国强生。
在会后接受AI财经社等媒体采访中,刘晓坤道出了他的困惑。原来他觉得做企业挺简单,在小红书和B站种草,再投放抖音信息流广告,链接到天猫再“收割”。“原来做企业就是研究产品、渠道、消费者,现在是大象打架,蚂蚁遭殃,我还得研究张一鸣、马云、马化腾的心智。”
让他颇为感慨的一点是,原来大多数做电商的人还是赚钱的,现在抖音做电商,说未来前景很好,但是当下很多人其实在亏钱,而平台又开始推品牌自播。“品牌自播是伪命题,买口红进完美日记的店,买卸妆水进贝德玛的店,消费者(已经建立固有认知)不可能一个个店铺去看直播卖货,果然自播不行后,就冒出一堆达人主播,知道卖不过薇娅和李佳琦,就打‘便宜’的卖点。”
刘晓坤认为,这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创新减少。“价格战内卷,新锐品牌干不过老品牌,因为供应链的溢价能力比不上老品牌,哪怕是亏损,老品牌卖一栋楼就能填上,但新品牌一旦融资跟不上就很危险,更何况海外市场不景气后,国际品牌也在中国打价格战,对品牌创新很不利。”
为什么化妆品品牌对渠道的变化这么敏感?
这与行业特性有关,化妆品行业的单一品牌做到50亿元、多品牌做到100亿元营收很困难,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渠道网络。渠道已经成为行业痛点,和食品、饮料、乳制品、酒类、保健品等行业对比,化妆品行业的网点太少,尤其是孕育了本土品牌的消费者渠道落后。
除了老品牌与新品牌在渠道端内卷外,国货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内卷也在加剧。“现在化妆品行业成本太高、KOL又坐地起价,你不‘跪’,就拿不到好位置,但国际品牌找到KOL,他们就愿意0佣金甚至给补贴。”刘晓坤发现甚至出现一种怪异现象:国内品牌把电商做起来,最后却是国际品牌去收割。
除了电商渠道外,线下渠道也有这种差异做法。刘晓坤曾经问过做大卖场的朋友,为何蓝月亮已经做到中国洗衣液第一名,卖场给的贸易条件比给宝洁和联合利华的还苛刻,人家直接回了一句:因为宝洁和联合利华是世界500强。
不过,在如此内卷的情况下,化妆品领域仍然跑出了三家企业——薇诺娜、敷尔佳、巨子生物,在渠道端分别把握住了医院及药房、医美诊所、私域电商,而这些都是国际渠道做不了或不擅长的渠道。
刘晓坤也总结出中国化妆品弯道超车的两个选择:一个是产品和科技差异化,比如医美、功能功效护肤赛道;一个是渠道差异化,比如走屈臣氏、医院药房等渠道。
内卷何时结束?刘晓坤认为这与烧钱速度有关。“大部分公司去年融到钱,到今年6月一大半烧不动了;还有一批刚融到钱的,还在烧,估计到明年11月也差不多了。”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